——对衡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10月,衡阳市常宁市忠岭村无渣生姜产量较之前翻了一番,但全国各地生姜丰收,生姜收获后很长一段时间,90万斤生姜才售出1万多斤,愁坏了村民;11月初,衡南县宝盖镇双田村养鱼专业户肖新文,看着屋门前承包的五子塘水库里鱼儿欢跳的场景,眉头紧锁,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向媒体求助,全家辛辛苦苦起早贪黑放养5年的鱼,现因政府统一冬修水利设施,鲜鱼愿以白菜价出售。“农产品滞销”、“白菜价处理”,这样的新闻前年有、去年有,年年似乎都很多。如何减少滞销现象的出现,让农户稳定持续性增收,搭乘电子商务平台是新时代的高效方法。电子商务平台能有效传递市场需求,适时指导农户调整生产,可以避免“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多次上演。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了1400亿元;与此同时,去年农村地区有7700万人曾在网上购物,增速为41%,也折射出了电子商务的“大潮”正向农村涌去的现实。2015年双十一电商盛宴下,湖南首个“村淘”试点桂阳县农村淘宝也迎来了首个交易高峰。桂阳村级服务站正式开业,向农村居民提供商品代购、农产品代销、手机充值等便民服务项目,这大大激发了农村居民的网上购物热情。在“村淘”的发展下,农村居民的购物方式从赶圩慢慢向“村淘代购—在家取货”的方式转变,和城区的网购一族比起来,只需多等待几个小时,网上订购的货物,就会从县物流中心送到农村居民手上,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据了解,农村接触电子商务者较多的是应用于购买,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电商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交易搬到了网上,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交易平台,也是信息发布和品牌推广平台。还有的认为,只有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才能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不适合在网上销售,开拓意识不强。同时,由于受传统交易习惯影响,相当多的农村商人、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仍然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不能也不愿接受网络销售,呈现出“上面热、基层冷,城市热、农村冷”的状态。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一是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供求消息相对延迟。以生猪养殖为例,近年来,由于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生猪价格连续出现暴涨暴跌的“怪圈现象”。养殖户往往踏不准买卖的节奏。长期以来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总是隔着一道厚厚的“障碍墙”,以致农户总是不能根据市场需的脚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丰产总是不能同步带来增收,这也是令各级政府困扰不已的难题。
二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理想。农产品能不能“走出去”,“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难题如何解决也是问题关键。种植户和养殖户如果不能抱团经营,且保证每一次售出都是让人放心、保质保量的好产品,仅靠一次性的宣传、交易是不够的。
三是物流、资金等硬件能不够到位。由于农产品大都是生鲜产品,线下物流和末端配送是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有人为此出了一个难题:某个炎热的夏天,有个倒霉的配送员接了一单配送任务,需要把以下商品安全的送到客户家里,分别是:一份三文鱼、一只鸡、一箱鸡蛋、一箱水蜜桃、一袋子青菜、一桶油、一袋米、一盒南翔小笼包。这道配送题是由原菜管家CEO于田先生给出的假设,现实中只要你的商品足够丰富,类似的坑爹配送需求就会发生。冰鲜三文鱼需要0-4℃(最好加冰床),鸡需要冷冻条件,最好零下15-18℃,水蜜桃最佳冷藏温度是7-13℃(还要做好挤压防护措施)……每样产品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均有差异,如果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配送,天下恐怕没有一家公司敢接此单。当下各家知名的生鲜B2C企业,由于没有满足自身配送要求且保证服务质量的第三方,多数是全套自建冷库和自购冷藏车。一旦规模扩张开展跨区域经营,势必会配套全套设施,成本居高资产过重,貌似不符合电商轻资产的运营逻辑,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四是知识结构不适应瞬息万变的运营环境。虽然年轻人在电商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事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人员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而且大部分农村网商都是通过低门槛模仿开店发展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对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网店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地方政府虽然也在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但因工作条件和环境所限,往往存在“引得进、留不住”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建议如下:
一、利用农业产业化平台,县域经济驱动。而推动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持续走强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社会物流体系,优化公共配送中心;发展县域服务驱动型、特色品牌营销型等农产品商务模式,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依托食品经营网络,开展农产品电商营销。
二、利用合作社与大户资源,集中销售。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789个,增长48.2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6.37万人,增长36%,专业大户20708户,增长10%;家庭农场1141个。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基于其自然特点,供应不能十分均衡,价格变化较大。通过组织合作社专门网上销售,可以尽量避免经济上的风险。
三、利用“一村一品”带动发展。 近年来一村一品的发展,打造了不少好的品牌。。许多村镇主导产业逐渐壮大,有效带动了自身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价值链,不仅充分发掘农业的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积极促进了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产业、生态特色农业。而依托“一村一品”品牌,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兴业态,能够有效促进市场销售模式的改变,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用好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产品吸引资金。人才少,可以通过培训返乡农民工来解决;资金不够,除了自筹资金,争取政府帮扶、引导资金之外,还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众筹”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看好农村电商这片蓝海。只要农村电商扎实发展,资金困境就能够得到缓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