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经普数据看衡阳市从业人员分布
及发展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衡阳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3.92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9.12万人,增长30.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共有从业人员39.34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8.54万人,增长89.14%。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衡阳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布特征
(一)、企业是吸纳从业人员的主体。2013年末衡阳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3.92万人,主要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分别为91.94万人、17.11万人和5.66万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4.19%、13.80%和4.57%。其中,企业从业人员比二经普增加22.04万人,增长31.52%,占从业总人数比重上升0.46个百分点;事业单位、机关从业人员数比二经普分别增加9.4万人和1.4万人,比重分别下降4.4和1.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从业人员比二经普增加15.2万人,增长265.07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看出衡阳市企业从业人员快速增加,社会团体从业人员增速最快。
按机构类型分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及比重情况
按机构类型分组
|
三经普
|
二经普
|
三经普
与二经普对比
|
|||
从业人员(万人)
|
各机构类型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
从业人员(万人)
|
各机构类型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
增加人数(万人)
|
占比对比(%)
|
|
从业人员数合计
|
123.92
|
100
|
94.81
|
100.00
|
29.12
|
-
|
企业
|
91.94
|
74.19
|
69.90
|
73.73
|
22.04
|
0.46
|
事业单位
|
17.11
|
13.80
|
15.51
|
16.36
|
1.60
|
-2.56
|
机关
|
5.66
|
4.57
|
5.20
|
5.48
|
0.46
|
-0.91
|
社会团体
|
2.59
|
2.09
|
0.71
|
0.75
|
1.88
|
1.34
|
民办非企业单位
|
2.61
|
2.10
|
0.00
|
0.00
|
2.61
|
2.10
|
基金会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居委会
|
0.30
|
0.25
|
0.00
|
0.00
|
0.30
|
0.25
|
村委会
|
1.95
|
1.57
|
0.00
|
0.00
|
1.95
|
1.57
|
其他组织机构
|
1.77
|
1.43
|
3.49
|
3.68
|
-1.72
|
-2.25
|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速快于第二产业
2013年末,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64.20万人,增加13.24万人,增长25.97%;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57.29万人, 增加13.44万人,增长30.66%。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较快增加,就业结构发生新变化,就业结构得到改善,201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从二经普的53.76:46.24变化为52.85:47.15,三产从业人员比重提高0.91个百分点,就业结构优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但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占二、三产业总从业人数的五成以上,对就业的吸纳力仍占优势。可见继续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仍是衡阳市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
按产业分组法人单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分产业
|
三经普
|
|
二经普
|
|
三经普与二经普对比
|
|
从业人员(万人)
|
比重(%)
|
从业人员(万人)
|
比重(%)
|
增加人数(万人)
|
增幅(%)
|
|
二三产业合计
|
121.48
|
100
|
94.81
|
100
|
26.68
|
28.14
|
第二产业
|
64.20
|
52.85
|
50.97
|
53.76
|
13.24
|
25.97
|
第三产业
|
57.28
|
47.15
|
43.84
|
46.24
|
13.44
|
30.66
|
(三)、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吸纳就业贡献最大
三经普数据显示,衡阳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这三个行业共吸纳从业人员68.72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5.46%,由于衡阳的经济处于发展、升级阶段,制造业、建筑业这类传统行业继续对衡阳市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再从各行业新增从业人员看,2013年末,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二经普新增29.12万人,其中法人单位新增从业人员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分别新增从业人员为9.66万人、5.82万人、3.37万人,占衡阳市法人单位新增从业人员数64.72%。
按行业分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
三经普
|
二经普
|
三经普与二经普对比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
|
各行业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
|
新增从业人员(万人)
|
新增从业人员占比(%)
|
|
合 计
|
123.92
|
100
|
94.81
|
29.12
|
100
|
采矿业
|
7.75
|
6.25
|
7.13
|
0.61
|
2.11
|
制造业
|
35.96
|
29.02
|
26.31
|
9.66
|
33.1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56
|
1.26
|
1.28
|
0.28
|
0.96
|
建筑业
|
18.93
|
15.28
|
16.24
|
2.69
|
9.23
|
批发和零售业
|
10.12
|
8.16
|
4.30
|
5.82
|
19.9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56
|
2.06
|
2.37
|
0.19
|
0.65
|
住宿和餐饮业
|
2.69
|
2.17
|
1.91
|
0.78
|
2.6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71
|
0.57
|
1.09
|
-0.38
|
-1.3
|
金融业
|
0.44
|
0.36
|
1.15
|
-0.70
|
-2.41
|
房地产业
|
3.05
|
2.46
|
1.20
|
1.85
|
6.3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9
|
2.09
|
1.72
|
0.86
|
2.9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80
|
1.45
|
1.25
|
0.54
|
1.8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14
|
0.92
|
0.80
|
0.34
|
1.1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2
|
0.91
|
3.64
|
-2.52
|
-8.65
|
教育
|
9.94
|
8.02
|
8.49
|
1.46
|
5.0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15
|
4.16
|
3.82
|
1.33
|
4.5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14
|
1.73
|
1.63
|
0.51
|
1.7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3.83
|
11.16
|
10.46
|
3.37
|
11.58
|
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
|
2.44
|
1.97
|
-
|
2.44
|
8.38
|
(四)、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员能力强
从单位规模看,2013年末,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55.6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94%,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占比高达93.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26.70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9.2%;建筑业8.52万人,占9.3%;批发业4.31万人,占4.8%。
按行业分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
|
从业人员 (万人)
|
合 计
|
55.69
|
工业
|
26.70
|
建筑业
|
8.52
|
交通运输业
|
1.41
|
仓储业
|
0.08
|
邮政业
|
0.10
|
信息传输业
|
0.10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14
|
批发业
|
4.31
|
零售业
|
3.43
|
住宿业
|
0.90
|
餐饮业
|
1.12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52
|
物业管理
|
0.8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4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3.42
|
二、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多数从事工业生产相关活动,从事服务业活动人员偏少。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2013年衡阳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提升,但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不合理,从事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过少,从业人员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两行业的占比过高,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四成多。
(二)、单位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相对缓慢。从总量来看,三经普比二经普增加法人单位1.48万个,增长62.3%;从业人员增加29.12万人,增长30.7%,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比法人单位增速低31.6个百分点。从个体来看,三经普全市共有法人单位3.86万个,从业人员123.92万人,每个单位平均吸纳从业人员32.1人;二经普全市共有法人单位2.38万个,从业人员94.81万人,每个单位吸纳从业人员39.8人。五年间,每个单位吸纳从业人员能力下降7.7人。
三、继续扩大就业的建议
(一)、积极发展服务业。当前吸纳就业的主力虽然仍是第二产业,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出路和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因此,衡阳市需要继续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通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植服务业集聚区、鼓励服务业创新、改善服务业创业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服务业大发展从而带动就业。
(二)、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提供了半数以上的就业岗位,有效的吸纳了富余劳动力,中小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所以,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出于扩大就业、增强经济活力、反垄断等多方面的考虑,应通过有力的财政和金融手段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加大提供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信贷资金、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的力度。
(三)、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创业,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政府要鼓励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一人的创业带动一批人的就业,拓展就业空间;要坚持简政放权,用改革的办法搭建更优创业平台,用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四)、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与充分就业。目前,行业间普遍存在劳动生产力差异,需要从制度、体制上消除阻碍劳动力充分、合理流动的障碍。并且要积极引导,消除就业歧视和偏见,通过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和相关劳动法律的完善,消除就业中在行业、单位、职业等方面的等级观念,改变对劳动就业人员性别、学历、籍贯等方面的偏见和歧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