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全国餐饮行业的拐点。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至2012年的餐饮膨胀期,衡阳积极应对2012年底以来高档餐饮业的寒冬期,高档餐饮市场逐步回暖,全市餐饮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新常态下,把握餐饮行业发展潜力,对衡阳餐饮业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总结餐饮业发展现状,分析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潜力,并提出促进餐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衡阳餐饮业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规模扩大,限下经济贡献较大。2013年末,全市餐饮业法人企业数609个,比2008年增加96个;资产总计16.78亿元,比2008年增长132.4%;年末餐饮营业面积34.89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0.2%;主营业务收入16.17亿元,比2008年增长70.0%。其中,限额以下餐饮法人企业数571个,比2008年增加96个;年末餐饮营业面积27.67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6.5%;主要业务收入10.09亿元,占全市餐饮业法人企业的62.4%,比2008年增长52.2%,对全市餐饮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2.0%,拉动全市餐饮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22个百分点。
(二)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女性人数占比过半。从就业人数总量来看,衡阳餐饮业法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末,全市餐饮法人单位从业人数12399个,比2008年增长25.7%,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从业人数2940个,占全市餐饮法人企业的23.7%,比2008年减少1.14%;限额以下餐饮法人单位从业人数9459个,占全市餐饮法人企业的76.3%,比2008年增长37.3%。在全市餐饮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中,女性从业人数7283个,占比58.7%。衡阳餐饮法人企业是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绝对主力军。
(三)服务结构不断优化,多元业态共同发展。全市餐饮业以提供正餐服务为主,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和其他餐饮业快速发展。 2013年末,全市提供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和其他餐饮业分别为504个、11个、38个、56个,分别比2008年增加40个、-5个、25个、36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35亿元、0.33亿元、0.69亿元、0.80亿元,占餐饮业比重分别为88.7%、2.1%、4.3%、4.9%,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2008年增长63.4%、50.0%、213.9%、175.9%,占比分别比2008年增加-3.6、-0.2、2.0和1.8个百分点。为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主题餐厅、休闲餐厅、特色餐厅等新型业态的涌现,餐饮服务业态日趋多元化。
(四)独立门店平稳增长,连锁经营发展较快。从经营形式来看,独立门店与连锁经营均不断发展,相对而言,连锁经营起点低,发展更快。2013年末,全市餐饮法人企业独立门店个数、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571个、10974个、15.79亿元、15.34亿元,比2008年末分别增长14.2%、14.7%、125.9%、64.9%;连锁总店(总部)个数、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8个、102个、0.25亿元、0.07亿元,比2008年末分别增长20.0%、24倍、16.7%;连锁门店个数、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4个、871个、0.47亿元、0.58亿元,与2008年末相比,连锁门店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衡阳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潜力
(一)存在的问题
2013年末,衡阳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比2008年下降了24.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4.97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成本和费用上升。成本和费用的上涨是导致目前高端餐饮行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据经普数据显示, 2008年到2013年五年间衡阳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各项运营成本上涨,成本与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提高,其中营业成本、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占比分别提高7.59、6.89、1.95个百分点。
二是品牌和特色欠缺。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衡阳没有大型餐饮法人企业,只有中型、小型、微型餐饮法人企业,其占比分别为0.7%、62.8%、36.5%。这些中小微型餐饮店普遍规模偏小且规范化程度低,而衡阳缺乏龙头、品牌和特色餐饮企业,导致现有餐饮企业普遍辐射力较弱、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寿命不长。
三是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地沟油”、“毒餐盒”、“一滴香”、“排骨门”、“人造鱼翅”、“化学火锅”等问题再次将餐饮食品安全推到风口浪尖。
四是网络消费挑战。网络时代的消费者消费选择转向高性价比的餐饮产品和服务,既重口味、也重口碑和价格,还看中消费便利性。如果一家餐饮企业没有及时掌握消费者的变化趋势,执行适应消费者变化的战略,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对传统餐饮企业经营提出严峻挑战。
(二)发展的潜力
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旅游接待人数等因素对餐饮业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把握好这些潜力因素,有利于促进餐饮业进一步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衡阳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衡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297元,比2008年增长79.5%,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876元,比2008年增长114.2%,年均增长16.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它能引领人们在餐饮业消费层次的提高,产生更大的需求,从而促进餐饮行业本身的发展。衡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直接对餐饮市场形成较强的消费能力,为衡阳餐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人口不断增长及城镇化率提高。2013年末,衡阳总人口800.20万人,比2008年增加69.0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1万人。“民以食为天”,人口数量决定市场潜力,作为人口大市,衡阳巨大的餐饮消费潜力有待充分挖掘。人口不断增长,餐饮消费群随之扩大,加之农村人口不断转入城市,城镇人口比重逐步提升,衡阳城镇化水平由2008年的42.6%提高至2013年的47.9%。有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最终拉动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城镇化拉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已经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是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围绕建成“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着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3年,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6.32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52倍和2.98倍。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对餐饮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大量游客的来访必然产生较多的饮食需求,游客的饮食需求能促进衡阳餐饮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衡阳经济的促进以及开放度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也能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在外就餐频率的增加,刺激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假日消费空间大。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落实带薪休假,并鼓励弹性作息、错峰休假。未来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夏季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使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时间相结合,实现小短假。休假机会增多,人们利用假日出游的机会也将增多,必将会促进旅游休闲业的经济增长,作为旅游中“吃”、“住”、“行”、“玩”、“购”五大元素中的老大,餐饮业将迎来勃勃商机。
五是外出就餐需求增多。2013年末,全市餐饮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17亿元,比2008年增长70.0%,平均每年增长11.2%,餐饮业的火爆已成消费市场持续闪现的亮点。随着衡阳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消费观念更新,外出就餐已成家常便饭,加上饮食观念的转变,消费档次也逐步提高。在饮食方面,讲究营养和风味,讲吃“精致”、吃“特色”、吃“绿色”,居民外出就餐越来越多,外出就餐花费将持续升高。
三、促进衡阳餐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统筹推进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改革,加快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增强居民满足其餐饮消费需求的能力。
(二)引导树立积极消费理念。加强引导和宣传,积极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餐饮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意识,加快形成积极的餐饮消费观念,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型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型转变,让广大居民充分意识到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也应随之提高,引导居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收入增加后舍得花钱去购买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档次,同时,积极倡导餐饮刷卡消费和网络消费,提升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消费便利性。
(三)促进城镇化与餐饮业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餐饮业发展规模与布局纳入“十三五”衡阳城镇化发展规划,引导各县(市)区城镇化与餐饮业互动发展,支持和鼓励相对落后城镇餐饮企业发展,引导城镇餐饮服务更好地适应农民工的需求特点和支付能力,借助城镇化的人口集聚效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餐饮业,形成更大的餐饮消费需求。
(三)大力拓展旅游服务领域。深度挖掘全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实施积极的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集中精力抓好衡南莱茵水畔运动度假小镇、酃湖风景度假区、衡山现代农业旅游综合开发、南岳火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建设,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加快创建申报一批国家4A和5A级旅游景区,支持和鼓励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绿色产品等,大力发展境外旅游市场,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加大对景区及周边酒店行业的指导,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积极拓展旅游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游客数量、游玩时间及就餐机会,促进旅游业与餐饮业联动发展。
(五)加快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节假日、季节性、特色、网络等方面的营销策划,实施多样化优惠措施,加快餐饮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完善餐饮行业资讯、美食搜索、在线订餐、网络支付等方面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品牌餐饮企业,大力发展餐饮连锁经营企业,支持和鼓励餐饮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与进步,扶持优质餐饮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湘衡地方特色餐饮和绿色餐饮,加强推广衡东土菜、常宁土菜、祁东叫花鸡、南岳素斋等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地方菜系,进一步发掘、包装、推广衡阳鱼粉、卤粉、唆螺、宝塔香腰、常宁凉粉等特色小吃品种,打造地方特色和品牌,扩大衡阳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