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统计局
2015年9月24日
今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会议精神,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农村经济形势发展良好。
一、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前三季度祁东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发展平稳,实现农业总产值 42.35 亿元,同比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889 元,同比增长10.17%。
(一)粮、油、菜产量稳步增长
粮食受单产提高的拉动,产量保持稳量增长。全县共落实粮食作物总播面积12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72.65 万亩,同比增长2.0 %;玉米面积3.19万亩,同比增长0.30%;粮食总产量达 44万吨,同比增长3.4%。油菜籽夏收面积29.71千公顷,较上年增长1.10 %,油菜籽产量受播种面积扩大与单产提高带动下达40501吨,较上年增长1.80%,蔬菜种植面积19.28千公顷,总产量544585吨。
(二)畜牧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
全县畜牧养殖业以“生态养殖,绿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抓好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共出栏牲猪101.78万头,略高于去年同期;存栏牲猪77.60万头,同比增长4.6%;能繁母猪存栏9.57万头,同比增长3.5%。出栏肉牛0.91万头,同比增长1.10%;存栏牛1.35万头,同比增长5.10%。出栏肉羊25.47万只,存栏羊24.20万只,出栏和存栏都略高于去年同期。养殖水产面积9.27万亩,水产品产量43680吨,同比增长1.10%。
(三)林业生产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县实现林业产值24亿元,增长25%,增加值4.8 亿元,增长25%。油茶种植面积12.3万亩,同比增长 20%。
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蔬菜生产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全县城镇专业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2100亩,全县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具特色的蔬菜标准园3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园5个,露地栽培蔬菜标准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6个,设施蔬菜标准园面积200亩以上的3个,面积在50亩—200亩的标准园23个,标准园总面积达到23600亩。
(二)经济作物提质发展
今年夏收油菜面积达到29.71千公顷,单产90.88公斤,总产达40501吨,再创历史新高;席草种植面积1.76万亩,总产达1.12万吨,产值4503万元;棉花种植面积1.67万亩,比去年增0.0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0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黄花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种植16.5万亩,总产4.05万吨,产值8.1亿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秋酥脆枣种植5.50万亩,总产3万吨,冬枣达20万斤;西(甜)瓜、桃李、甘蔗、葡萄、枇杷、香芋等形势较好,预计产量有所增加。
(三)农业产业化渐具活力
农业产业化是“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县黄花菜、油茶、枣、红薯、烤烟“五个十万”产业“公司+协会+基地+大户”组织形式不断丰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强。现有黄花菜相关龙头企业9家,有新发食品、吉祥食品、有吉食品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黄花菜相关农民专业组织2个,继映武黄花集团破产后新生了一批黄花菜龙头企业群,发展态势不输“映武”时代。现有油茶产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9个,规模生产基地3万亩,奇林油茶专业合作社城连墟龙家亭等一批油茶基地示范带动效果显著,国内油茶名企业大三湘等已在县内建立生产基地0.5万亩。2013年9月,中联天地公司已在鸟江镇净域村流转荒山500亩种植油茶林,计划拓展面积至5000亩,并已与金桥镇深山村签订了2240亩流转合同种植油茶林。现有枣产业相关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个,规模基地1.7万亩,龙头企业新丰果业与国内枣业名企好想你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有红薯产业相关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吉祥食品“祁富”牌红薯粉丝系列产品在国内各类农业展会订单不断增加,全县粉丝产量约占全国30%以上,仅次于山东招远县。现正落实烤烟基地2.52万,烤烟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规模大户50户。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8亿元;全县农村合作社143个,土地流转面积35.8万亩。
(四)农业科技支撑力大效优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完成乡镇农技站改扩建站9个,新建站房3个;开展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5.76万亩;全县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70.65;全县统防统治面积21.83万亩,落实水稻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面积5.7万亩;全县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面积100亩。
(五)项目建设活力彰显
申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0余个,早稻集中育秧项目、早稻高产创建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整合推进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逐步完成。
三、农民收入情况
前三季度祁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889元,同比增长10.17%。详情如下:
(一)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
前三季度,祁东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平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219元,同比增长7.69%。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居民就业情况的改善,通过记账户的记账发现,不少农村居民都新增了打零工收入,且收入不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整体工资性收入。
(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有所提高。
前三季度,祁东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为1516元,同比去年增长14.43%。其中一产收入增幅更为明显。祁东作为全省最大的黄花菜基地,今年在全体农村居民的辛苦耕耘下,加上风调雨顺的气候,黄花菜长势喜人,农民喜获丰收;此外,猪肉价格在三季度逆势而上,上涨幅度很大,也给祁东不少养猪户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这些都直接促进了祁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三)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
祁东县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人数众多,寄回带回收入和赡养收入是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三季度,祁东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增幅为10.07%,其中赡养收入增长9.41%。祁东转移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在外务工人员收入的增加,这些间接地提升了祁东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农村改革及扶贫工作情况
(一)农村改革有力推进
今年我县在试点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的同时,强力推进并村改革,通过并村,整合资源,降低村级管理成本,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撤并村工作已结束,全县行政村个数由839个合并后为329个。
(二)扶贫精准有力
今年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在县领导、县科局级单位驻村办点的同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由普惠型扶贫向精准型扶贫转变,不断由单纯解决温饱型向追求小康型转变,不断由从政府主导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转变,前段,拨付专项扶贫资金520万元,对贫困户子女开展雨露计划培训1200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40户,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1360户,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委托帮扶贫困户600余户;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对全县21212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总额53855万元。
五、全县农村经济形势预判
(一)粮食生产丰收在望
在全面落实中央、地方各项惠农政策的有利形势下,近年来,我县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增长,目前保持在80千公顷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良种的推广,也提高了单产水平。今年我县气候条件也较好,没有大的灾害性气候发生。
目前,我县在地秋粮长势良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上年相比有所扩大。据初步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全年我县粮食种植面积将达到81.35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8 %,其中稻谷面积 72.65 公顷,扩大 2 %。通过相关部门测产,粮食作物单产也比上年增加。在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我县粮食生产将喜获丰收,预计粮食产量440704吨,增长3.4%。
(二)经济作物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我县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得到加强,油料、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分别比上年扩大1.0 %和0.8 %。特色种植发展迅速,中秋酥脆枣5.5万亩、黄花菜16.5万亩。预计今年经济作物产值同比增长20 %以上。
(三)养殖业生产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
今年以来,我县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畜禽防疫能力的增强及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预计全年畜禽出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肉类总产量将增长8.1 %以上,水产品产量增长3.8 %。
(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将同比增长4.8 %以上。
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在粮食作物和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增长的前提下,预计我县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4.8 %以上。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费用高、效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老、弱、妇女成为务农的主力军,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2、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3、科学养殖水平低。一些农户仍以传统散户养殖方式为主,接受新技术的效率滞后,畜牧业科技人员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食动物产业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草食动物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七、对全县农村经济工作建议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人才、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培育出带动性更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和专业户集中,出台禁止耕地抛荒的具体规定,自己不种的,必须流转,同时村乡两级要加强流转管理,及时化解流转存在的问题。
(三)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生猪规模饲养补贴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病疫防治,推广先进饲养技术,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序发展社区性社会组织,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