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衡阳住宿业总量不断发展,但结构不优、后劲不足、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显现。如何“调结构、增效益”,对制定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战略,促进衡阳住宿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与现实的意义。
一、衡阳住宿业发展状况
(一)总量不断扩大,限额以上企业贡献大。第三次经普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法人企业362个,比2008年末增加105个;年末从业人员14519人,比2008年末增加5287人;资产总计30.40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5.8%;主营业务收入18.6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44.6%。其中,限额以上住宿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3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82.6%,对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8.0%;限额以下住宿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3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83.2%,对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为22.0%。
(二)内资企业实力增强,私营企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内资企业仍为衡阳住宿法人企业的主要经营主体。从企业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内资企业发展快,实力增强,其中,私营企业占比大发展快,优势明显。2013年末,全市住宿内资企业单位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7个、24.35亿元、14.92亿元,占全部住宿企业比重分别达98.6%、80.1%、80.0%,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3.4%、111.0%、140.3%。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单位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59个、14.24亿元、7.55亿元,占内资企业比重分别为72.5%、58.5%、40.5%,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32.8%、194.8%、116.9%。
(三)不同业态共同发展,旅游饭店占主导。住宿业按行业分类主要分为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和其他住宿服务,不同业态共同发展。从期末从业人员数看,2013年末,衡阳住宿法人企业中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法人单位期末从业人数分别为7863人、5297人、1359人,占比分别为54.1%、36.5%、9.4%;从企业资产看,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单位资产分别为18.42亿元、8.22亿元、3.76亿元,占比分别为60.6%、27.0%、12.4%;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看,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92亿元、5.13亿元、1.61亿元,占比分别为63.9%、27.5%、8.6%。可见,衡阳住宿法人企业中旅游饭店的经营实力较强,在行业经营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四)星级单位发展较快,四星级吸金能力强。分星级看,2013年末,全市星级住宿法人企业共72个,比2008年末增长38.5%;从业人数7805人,比2008年末增长42.7%;主营业务收入10.9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71.0%。其中,四星级住宿法人企业个数为12个,占比16.7%,比2008年末增长50.0%;从业人数4087人,占比达52.4%,比2008年末增长108.0%;主营业务收入6.15亿元,占比高达56.2%,比2008年末增长237.9%。全部星级住宿法人企业中,四星级住宿法人企业个数不是最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最多、占比最大、增速最快。
二、衡阳住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结构有待完善。近年来,衡阳住宿业法人企业总量发展较快,但大、中型企业较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结构不够完善,这将直接影响衡阳住宿业的综合实力、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分规模看,2013年末,全市住宿法人企业中,大、中、小、微型法人企业个数分别为2个、11个、242个、107个,占比分别为0.6%、3.0%、66.9%、29.5%。成熟的住宿业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而衡阳住宿业呈“梨形”,这种行业结构与衡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符,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二)连锁化经营程度低。规模形成效益,而规模主要通过连锁来显现。因此,连锁化经营,成为住宿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2008年末,衡阳住宿业连锁店仅1家,2013年末,衡阳住宿业连锁经营单位增至18家,单位数量增长相对较快,但是,与全部住宿法人单位总量相比,其占比仍太小,住宿业连锁化经营程度仍较低。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衡阳住宿法人企业中,连锁店共18家,占全市住宿法人企业总个数比重仅0.5%;连锁店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占全市住宿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仅1.1%。
(三)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和过度竞争带来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涨,造成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2013年末,全市限额以上住宿法人企业营业成本7.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6%,比2008年末上涨15.3个百分点。尽管营业收入比2008年末增长169.7%,但营业利润率比2008年末降低2.2个百分点。全市住宿法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面临经营压力的危机,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四)区域发展差异明显。衡阳住宿法人单位分布相对集中,不同县(市)区间发展差异明显。从企业分布情况来看,2013年末,全市住宿法人单位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耒阳市129个、蒸湘区40个、珠晖区28个,以上三个县(市)区的住宿法人单位数总和占全市住宿法人单位总个数的比重为54.5%,这三个县(市)区的住宿法人单位数占据全市住宿法人单位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耒阳市的住宿法人单位个数远远多于其他县(市)区,而发展相对落后的衡山县住宿法人单位数仅4个。
三、推动衡阳住宿业发展建议
(一)抓大扩中,优化行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抓大扩中”的原则,扶优扶强,抓大育强,提高中型住宿企业比重。一是鼓励和引导“个转企、小升规”,在财政、税费、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产业升级的给予适当奖励,促进住宿个体户、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大中型住宿企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联合一批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中小住宿企业,兼并一批经营不善、经济效益较低的企业,扩大中型企业市场规模;三是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住宿企业集团,引导和支持经营规模和效益位居行业前列的住宿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树立自己的品牌。
(二)多措并举,推动连锁经营。积极引进知名住宿连锁企业,加快发展直营、特许、自愿、加盟等形式的连锁,大力发展旅游饭店、青年旅馆、绿色饭店等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重点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促进传统旅馆业态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优质服务住宿连锁示范企业,扩大连锁品牌示范和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住宿企业与文化、体育、娱乐、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提高衡阳住宿行业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程度。
(三)开源节流,提高盈利能力。从影响衡阳住宿法人盈利增长因素来看,要大力开展增收节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运营效益,提高可持续盈利能力。一是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培育新型和综合性消费模式,充分拓展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针对淡旺季采取差异化促销措施,积极发展网络营销模式,扩大住宿消费;二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对经营压力过重的住宿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或减负措施,积极推进绿色饭店的创建、评定,鼓励住宿企业树立节约与环保理念,引导其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完善相关政策和促进体系,积极宣传住宿业新技术、新产品,宣传行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住宿业协会,引导其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协调发展,改善区域差异。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需要,将住宿业纳入“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住宿业发展指导意见,把解决和缩小地区差距作为区域住宿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住宿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实行财政、金融、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帮助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开发和管理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落后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同时,要利用好现有渠道,加强地区住宿行业统计,重点抓好新增“四上”住宿企业培育和申报,不断增加住宿业经济总量,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逐步改善住宿业区域发展差异。
注1:本文数据来源是第三次经济普查与第二次经济普查,采用的统计口径是限额以上、限额以下住宿法人企业;
注2:“四上”住宿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法人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