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衡阳市上半年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31 00:00      来源:衡阳统计信息网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衡阳市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衡阳服务业规划,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

  一、服务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比迅速提高。截至6月末止,全市服务业单位数已达到22428家,比2014年年末增加820家。全市2015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6.3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部GDP比重40.7%,占比比一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GDP4.9个百分点,贡献率51.2%。

  (二)服务业投资速度放缓,占比提高,项目推进再创新高。一是服务业投资速度放缓,比重提高。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服务业投资435.9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部投资比重50.1%,速度比第一季度回落6个百分点,占比比一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项目推进再创新高。全市第一批共安排服务业重点项目103个,其中新建项目46个,续建项目57个,项目总投资117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4.3亿元。截至6月底,第一批103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开工复工94个,开工率91.3%,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完成投资88.82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9.6%,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净增20.3亿元。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提高,效益显著增加。一是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到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331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7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娱乐业、体育涨幅最大,分别达到383.5%、127.3%、82.5%。二是效益明显提高。全市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半数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其中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体育、娱乐业实现三位数增长。三是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快速增长。到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数达到39115人,增长7.2%,应付职工薪酬合计8.08亿元,同比增长19.6%,人均职工薪酬3444元/月。

  (四)各重点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1、交通运输业稳步提升,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是货运稳步提升,客运趋势下降。全市1-6月,完成公水路客货运周转量155.6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周转139.2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5.8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16.4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6%,增速比去年提升7.4个百分点;公水路货运量0.87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0.81亿吨。同比增长11.2%,水路货运量0.05亿吨,同比增长6.3%;公路客运量和公路旅客周转量分别为0.92亿人和80.16亿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11.4%和5.2%。二是邮电通信业持续快迅增长。全市1-6月,实现邮电通信业总量31.2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一季度提升7.5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7亿元,同比增长27.4%,通信业务总量27.64亿元,同比增长18.2%。

  2、消费市场温和增长,旅游持续旺盛。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1.7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城镇414.79亿元,同比增长12.3%,乡村46.94亿元,同比增长12.1%;进出口总额73.16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市上半年旅游总收入(不含外汇)135.84亿元,同比增长17.1%,旅游总人次达到2554.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

  3、金融业稳中趋缓。受国内外市场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困难,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不良逐渐显现。衡阳市加强金融机构引进力度,不断落实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增加信贷投放。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4.27亿元,同比增长13%,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59.69亿元,比年初增加216.5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91.48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去年同期下降24.5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39.29亿元,比年初增加156亿元;表外及其他贷款241.51亿元,同比增长31.9%。

  二、服务业发展面对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内部结构不优,创建知名品牌能力不强。内部结构不优,传统服务行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不足,新兴服务行业规模偏小。一是传统服务行业占比仍就较大。如传统批发零售、住餐饮产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116.87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28.8%。二是缺乏大企业和具有影响龙头企业。2014年度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业除外)仅有8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总数的0.8%。三是户均收入偏少。从上半年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看;全省户均收入0.29亿元,而衡阳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仅有0.1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0.13亿元,这说明衡阳市缺少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业品牌。

  (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信心仍显不足。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1-6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25元,同比增长8.6%,比全省增速低0.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除第11位;1-6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300元,同比增长9.8%二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老百姓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上半年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156.83亿元,占年初新增存款余额的72.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消费水平不高,直接制约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三)企业融资贷款面临困难,没有明显改观。部分商贸、服务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较为明显,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尽管国家、政府出台各种针对企业的信贷政策,衡阳市近几年来对服务业也非常重视,对投资项目作为一大版块来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资金缺乏,融资难度较大。服务业企业大部分都为中小微型企业,相当一部分服务业企业正处在成长期,资金需求量较大,企业本身资金缺乏,同时受自身条件和宏观政策影响,贷款融资存在难度加大。

  (四)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制约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房租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另外,当前贸易、服务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双重压力,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多方面削弱了企业服务水平,也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对下半年服务业发展措施建议

  为推动全市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下半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重点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集聚区公共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培训教育等平台建设,使集聚区成为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重点企业要发挥在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带动中小服务企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改变衡阳市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的状况。

  (二)全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对衡阳市服务业项目的协调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快今年第一批计划实施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共103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24亿元,确保第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100%开工、100%完成投资计划、100%达到形象进度。

  推进衡阳华耀城、白沙洲物流园、福朋?喜来登酒店等66个进展较好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崇盛国际中心、宇元?万向城(二期)、连卡福百货等22个项目年内整体竣工投产。努力保持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三)拓宽服务业筹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研究国家服务业相关优惠政策并制定衡阳市服务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对上级有关部门项目对接工作,争取服务业项目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投融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国内外金融贷款机构的合作,全力促成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四)强化统计,加强调度、齐头并进。一是做好服务业企业培育工作。首先引导和指导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发展好有前景的企业给予政策的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其次是鼓励个转企,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加强调度,强化统计。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加大统计投入,充实统计力量,高质量建好统计平台。做好规上服务业企业的统计,做到“应统尽统”。三是着力统计分析研判,切实做好“月通报、季调度”,齐头并进,为衡阳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