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加快创新升级 促进稳步发展 ---2014年衡阳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30 00:00      来源:办公室     浏览量:
字体:

          

2014年,衡阳商品交易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商品成交额增速同比略有回落,市场发展总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一、商品交易市场运行特征  

(一)市场发展稳中趋缓。2014年,全市共289个市场,比上年减少1个;出租摊位数4.69万个,比上年增加0.64%;市场营业面积100.8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44%;成交额达2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增速比上年回落1.9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市场商品成交额为135.49亿元,比上年增长7.09%,增速比上年回落1.92个百分点;亿元以下市场成交额为80.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增速比上年回落1.95个百分点。

(二)专业市场居主导。专业市场是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所在。从成交额数额来看,2014年,全市各类综合市场商品成交额为91.48亿元,各类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额为124.70亿元,比综合市场多36.31%;从成交额比重来看,综合市场成交额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42.32%,专业市场成交额占比57.68%,比综合市场所占比重多15.36个百分点;从成交额增速来看,各类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额比上年增长4.19%,其中,亿元专业市场成交额比上年增长5.24%

(三)亿元市场贡献大。2014年,全市共有亿元市场34个,比上年增加1个,年成交额达135.49亿元,比上年增长7.09%,亿元市场成交额在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占比62.67%,对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4.13%,拉动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增长7.09个百分点。其中,综合市场11个,成交额为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专业市场23个,成交额为108.36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全市年成交额超十亿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个,分别是五一大市场、华源大市场、西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共实现成交额48.90亿元,占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比重的36.09%,大型市场的龙头作用显著。  

(四)城区市场占比过半。从市场布局来看,亿元市场主要分布在城区,其中,珠晖区13个、石鼓区4个、蒸湘区2个、高新区1个,以上四个城区亿元市场数量在全市亿元市场总数占比达58.82%。从成交额来看,2014年,全市五个城区市场共实现成交额115.6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53.52%,其中,城区亿元市场商品成交额为103.47亿元,在全市亿元市场成交额占比高达76.37%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分布不均。衡阳的商品交易市场缺乏科学规划,布局相对集中,区域分布不均。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2014年,全市共34个亿元市场,其中,有21个亿元市场是分布在城区,占全市亿元市场总个数的58.82%。全市亿元以下市场共255个,其中,43个分布在城区,占比16.86%212个分布在县(市),占比高达83.14%。从分县(市)区情况来看,2014年,亿元市场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珠晖区13个、耒阳市6个、石鼓区4个,而雁峰区、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均为0个;亿元以下市场城区分布较少,县(市)分布较多,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衡南县46个、衡阳县31个、祁东县与衡东县均为30个,而蒸湘区与高新区均只有4个、南岳区只有1个。市场关乎经济,市场关乎民生,市场区域分布不均,不仅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给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二)大型市场偏少。大型市场对一个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起重要的拉动作用,而衡阳大型市场相对偏少,大型市场的拉动力度不够。2014年末,全市市场总数289个,其中,34家亿元市场,在全市市场总数占比仅11.76%,其中,年成交额超十亿的市场只有3个,仅占全市亿元市场个数的8.82%;年成交额低于5亿元的市场有26个,占亿元市场个数的76.47%,成交额为48.72亿元,占亿元市场成交额的35.96%,其中,年成交额低于2亿元的市场有17个。全市各县(市)区中,亿元以下市场年成交额低于1亿元的有2个县(市)区,年成交额分别只有0.18亿元、0.16亿元。  

(三)经营方式落后。衡阳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模式、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较为传统、单一、落后。一是经营模式比较传统,仍多采取摊位制的“租金”式,2014年,衡阳商品交易市场总摊位数(市场摊位容量)5.24万个,年末出租摊位数4.69万个,年末摊位数占总摊位数的比重达89.50%。在“租金”式下,市场投资方主要靠征收门面或摊位费及管理费来盈利,其盈利能力较差,缺乏持续发展的资金。这种经营模式同传统的小商品经营方式密切相连,同高度分散、规模较小的市场主体相适应,而小商户的分散经营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统一管理也难以实行。二是组织方式比较单一,目前,衡阳商品交易市场投资主体大部分是民营或私营企业,性质大多为私人所有制或股份制,且缺乏市场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交易方式比较落后,仍多采取现实交易,其网络交易、电子商务欠缺,对外交流少,辐射范围小。盈利模式、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的传统、单一、落后,阻碍了衡阳商品交易市场向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四)发展动力不足。2014年,衡阳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增速放缓,与2013年相比,市场成交额增速回落1.9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增速回落1.92个百分点;亿元以下市场成交额增速回落1.95个百分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主要受“外因”和“内因”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减弱,居民消费信心提振力度不强,商品交易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运行发展。另一方面市场自身的发展动力不足,全市大部分市场为传统集市贸易,市场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环境较差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市场内生动力不够强劲。

三、建议  

(一)强化市场规划,促进市场科学布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科学规划、布局和引导,尽快编制市场建设规划。利用城镇化发展的契机,按照“以人为本、规划法定、适度超前、城乡一体、尊重自然、注重特色、精益求精、成龙配套”的原则,合理调整市场空间布局,加强市场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衔接,确保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类市场过度竞争。县(市)区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对商品市场设置进行科学论证,整合市场资源,尽快制定市场发展规划。同时,要尽可能增加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投入,引导其积极建设并发展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来发展自身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二)加快升级改造,逐步壮大市场规模。加快市场升级改造,既要兼顾全面、统筹推进,又要抓住关键、重点发力,做到“两个一批”:提升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充分利用衡阳特色专业市场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已逐步成熟的农副产品、建材及装饰类两大特色专业市场,对五一大市场、西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得三得利水果批发市场、耒阳市金盆建材市场等市场成交额较大、营业面积需扩大、经营环境有待改善的市场进行改建或扩建,继续壮大高附加值的商品交易市场,如湘南汽配城、新世纪家电城等市场,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增强辐射。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根据全省“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衡阳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扶持政策,设立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的调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指导、检查、督办、监管,确保把衡阳的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办成长远的惠民工作。

(三)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市场经营水平。调速换挡,创新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是促进衡阳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一是创新经营模式。衡阳商品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要突破传统的“租金”式,树立市场经营的新思维,可以采用“市场管理商场化”的经营理念、在大市场内建专业化的卖场、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加速扩张、品牌扩张等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加快市场发展速度,提高市场经营利润。二是创新组织方式。鼓励国有、集体、社会、民间等多元化资金投资兴建、扩建、改建市场,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积极为衡阳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作贡献。三是创新交易方式。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利用竞价、拍卖、包销、仓单经营等多种交易方式,区分不同客户、不同商品、不同流向,采用不同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以《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为契机,加快 “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和网商,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衡阳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驱动作用。

(四)完善市场功能,助力市场良性发展。要在交易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拓宽和延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自身功能,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功能,引领会展、旅游、物流、餐饮、住宿、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市场集散、价格、结算、信息、服务、配送、租赁、展销功能;完善市场仓储、运输和加工设施,建设专业化的加工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市场交易设施、停车场地、质量检测设施、金融结算设施、通讯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实现市场功能配套,促进市场功能多元化,助力衡阳商品交易市场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注:摊位制市场的“租金”式,即投资方先建起一个市场,然后将市场划分成面积较小的、独立的经营区域招商进市、引厂进市,由经营者各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投资方收取租金获得利润。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