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4年衡阳市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发布时间:2015-07-28 00:00      来源:     浏览量:
字体:

2014年衡阳市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着力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引领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在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质量,扎实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

1、城镇框架逐步拉大

衡阳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现有159平方公里。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全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增加到271平方公里。为此,全市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完成骨干路网建设和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衡州大道与南外环线提质改造、107国道城市化改造、蒸水南路和3条高速公路连接线及15平方公里片区改造,并加快船山东路、蒸阳北路、蒸水北堤等一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推进“西南云大”(西渡、南岳、云集、大浦)都市经济圈建设步伐,完成衡阳至云集、西渡、大浦快速干道和衡阳至南岳高速公路建设,拉开城市骨架,形成“一核多中心”大型城市格局。

2、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十二五”以来,衡阳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承载能力大大增强。新建、改建、扩建老城区道路,完善供电、供水、燃气、热力及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商业、学校和体育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设施服务功能,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再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塑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将衡阳文化贯穿始终,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更丰富和发展了城市文化内涵。

3、城镇人口比重稳步提升

随着全市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和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全市新增了10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此外,祁东县洪桥镇、白鹤镇2个镇也由乡镇改为洪桥、玉合、白鹤、永昌4个街道等等,使全市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镇人口稳步提升。2014年,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54.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48.52%;乡村人口375.9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48%;与上年相比,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0.42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4、同兄弟市州仍存在差距

2014,衡阳市城镇化水平居全省第五位,为48.52%,比2013年提升0.42个百分点,而长沙、株洲、湘潭、岳阳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74%0.88%1.45%1.47%。衡阳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位的长沙比差距24.24个百分点,与排二、三位株洲、湘潭比分别差距12.02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与第四位岳阳差距3.7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衡阳城市化水平在全省位于前列,但是增幅不大。

5、县域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014年衡阳市各县市区城镇化水平普遍提高。从市辖区看,除南岳因不在中心城区(为飞地)外城镇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雁峰为96.07%。再看7个县市中,耒阳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48.02%,其次排第二、第三的常宁市、祁东县城镇化水平分别为47.39 % 38.69 %,排最后的衡东县城镇化为35.12%,与县市中排在前的耒阳市比相差12.90个百分点,同市辖区雁峰区比相差60.95个百分点,相差较大。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衡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总体还有待提高,且县市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衡阳市城镇化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