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衡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88亿元,增加值144.92亿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56.93亿元,增加值141.80亿元,增长3.9%。
一、主要增长点
一是农业产值增长3.4%。上半年,衡阳市农业产值84.01亿元,同比增长3.4%。农业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由于早稻尚未收割,没有纳入计算范围,拉动农业增长的主要农作物是油料和蔬菜。今年油菜籽播种面积207.33千公顷,同比增长1.5%,总产量31.19万吨,同比增长3.9%;蔬菜播种面积61.52千公顷,总产量206.93万吨,同比增长4.0%。
二是林业产值增长6.3%。上半年,全市林业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6.3%。
三是牧业增长3.6%。上半年,衡阳市实现牧业产值142.01亿元,同比增长3.6%。牧业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达到54%。对牧业乃至整个农林牧渔业贡献最大的是生猪饲养。上半年,生猪出栏504.05万头,增长-3.6%,比全省增速高0.2个百分点;现价产值83.42亿元,分别占全市一产和畜牧业比重32%和59%。
四是渔业增长6.4%。上半年,衡阳市水产品总产量14.93万吨,产值25.06亿元,增长6.4%。
五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2.1%。随着灌溉、病虫害防治、农机服务等农业产前产后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加,衡阳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5亿元,同比增长12.1%。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受种粮效益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发展粮食生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此外,农民心中郁结已久的“恋土情节”,土地流转经营推进艰难。
二是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市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新修的水利工程配套不够完善,管理体制落后,农田间的机耕道未得到及时整修,制约了大型农机的使用发展。
三是畜牧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销售、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调,整个畜牧生产环节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差,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处于盈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保本或亏损,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是个别地方财政投入与奖励资金到位情况不尽人意。据衡山县一种粮户反映,该户去年种粮补贴与奖励仍没有到位。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继续坚决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各种强农惠农政策,首先要加大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而不是等农民来问,甚至截留政策;其次是要创新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机制、建立健全耕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兴粮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认真强化农资市场管理。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切实加强农资市场质量监管,全面开展农资打假和杜绝违禁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坚决执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确保粮农利益不受侵害。
三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能力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
四是要推进和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首先要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和产品开发力度等方式,鼓励农民自愿参保,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率,逐步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标准;其次要加大农保宣传力度,政府和保险公司等应通过媒体、进村入户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让农保政策深入人心;要扩大参保品种,让农民少担风险、放心种田;做到灾后及时理赔,政府应监督保险公司尽量简化理赔工作流程,做到不拖赔、不惜赔、不拒赔、按章赔,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五是要扎实推进土地流转经营。各级各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解开农民心中郁结已久的“恋土情节”,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的合作方式,如:实行股份合作制,实现农民自主管理,村中农户以自己承包的耕地入股,由各股民投票选举具体岗位,把合作组织的兴衰与股民利益挂钩,实行股东分红或按劳计酬加股权分红等分配方式。要努力通过合理流转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要努力通过大户或合作社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运作成本、为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六是要重点培育与奖扶家庭农场,助推“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一是重点奖扶与培育家庭农场式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组织,为他们开放更便利的融资渠道,保障家庭农场式的合作组织的产生和扩大,实现“三农”工作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加大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调动农业平台服务功能,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功能,形成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产品质量好,具有较强供货能力的“互联网+”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村网络光纤通信基站的建设,畅通农村通信网络,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