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常宁市的栽培历史悠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常宁是“中国油茶之乡”,为了提升这一传统产业的效益,近年来,全市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围绕油茶林低改新造,茶油制品深度开发而大做文章,并作出了打造“中国油都”金字招牌,争创“中国油茶第一市”的决策。常宁油茶能否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宁油茶能否振兴、能否做大做强?近日,常宁市统计局对全市油茶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常宁市栽培油茶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为主,占栽培面积的70%以上,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今年成为国家首批油茶示范县之一。
(一)面积及分布情况:常宁市共有油茶林面积6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2.6%,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3%,其中高产稳产油茶林面积2多万亩。油茶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有西岭镇、宜潭乡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6万亩以上的有蓬塘乡、荫田镇和烟洲镇3个乡镇。
(二)产量及产值情况:现有油茶林中,处于盛果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5%;优良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14.5%。目前,全市绝大多数油茶林年亩平均产油在3公斤左右,亩产值只有120元左右。个别管理较好的年亩平均产油可达25公斤,如兰江乡景星村的油茶林,年年进行了铣山,产量和效益非常理想。据了解,全市年产茶油大约为3000吨左右,总产值约为1.2亿元左右(包括农民自用).
(三)产业化经营情况:近年来,常宁市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建立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全市已有经营2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285户,流转林地总面积5万亩左右;衡阳市江山生态有限公司今年在常宁市荫田镇红阳村新造油茶林200多亩;南天山茶油公司已启动油茶丰产林项目,开始建设30万亩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示范基地,
(四)、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运用情况:早在1984-1991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市期间,完成油茶老残林更新造林5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3万亩,改造后的油茶林年均亩平产油12公斤,为改造前的4倍;2004年,从亚林所引进油茶新品种造林300余亩;2006年,常宁市从省林科院引进油茶新品种15万株进行栽培试验,在六个乡镇的八个村集中连片造林1200余亩;2007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优质油茶无系性苗二十余万株,造林1500余亩。今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良种造林1500亩,近十年共引进优良油茶新品种造林5000余亩。
(五)产业发展扶持情况:近年来,常宁市对加快油茶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2005年7月常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本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6—2009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52.5万元建立油茶发展专项基金。全市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对新造油茶高产林连片50亩以上的种苗实行无偿供应,第二年每亩给予50元的肥料补助,对连片垦复油茶50亩以上的联户、大户实行以奖代补,当年每亩奖励50元。金融部门加大对油茶基地和经营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
二、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林农都看到发展油茶的利益所在,受访人均对油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市场前景表示认同和肯定,但油茶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油茶加工技术水平低,综合利用效益不高
现有的茶油加工主要是农户小作坊形式,以95型榨油机压榨为主,采用一次压榨,产量低,一年生产时间通常为10~20天;在茶油加工生产组织方式上,基本是按产区分布。茶油生产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精深加工比重不高,作坊式生产的茶油品质较低,杂质含量高,贮存时间短,市场销售价格只是精炼茶油的三分之一左右;土榨的茶粕中油脂含量较高,一般为3%~8%,高的达12%~14%,茶皂苷含量12%,蛋白质含量13%,糖类含量34%,据调查,常宁市60%的茶粕没有得到综合利用,而是直接当作燃料和肥料,油茶资源浪费严重。
(二)上规模的山茶油企业少,缺乏响亮的品牌
虽然这几年茶油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讲,山茶油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规模、上档次、有品牌的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下的微小企业占据90%以上,生产的产品没有自主品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全市至今没有出现亿元企业,也还没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全市有油茶加工企业57家,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精制提炼生产山茶油的规模企业只有1家,其中,80%以上的山茶油都是通过小油坊土加工生产的,难以抢占市场制高点。
(三)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还未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
大部分油茶加工企业没有与基地、农户结成稳定合作关系,尚未形成固定的利益共同体。其结果:一是导致了油茶加工企业面临原料紧缺“瓶颈”,企业不得不去外地“觅食”。二是改造油茶林的投入严重不足。现有油茶林70%以上是低产林,而且有30%左右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油茶的产出率已经不高,急需改造,而选用油茶优良品种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周期长,油茶一般4年开始结果,七八年进入盛果期,一般农户无力承受。
三、油茶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油茶产业效益可分为资源的初产品、深加工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生态效益评估分析。
(一)油茶资源与初级产品效益分析
资源初级产品按照常宁市目前的平均水平,每亩产茶油3公斤计算,亩产值120元,相对较低,扣除生产成本1个人工工资60元,年利润60元/亩;但如果按国內良种丰产林平均亩产35—40公斤计算(高产油茶亩产可达50—75公斤),产值可达1400—1600元/亩,扣除人工和肥料等生产成本430—550元,年毛利润970—1050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2.9—3.3(高于柑桔的1:2.84、西瓜的1:2.03和蔬菜的1:2.08),全市69.2万亩油茶林,年产油量可超2万吨,初级产品产值可达10亿元,可为常宁市70万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加工与综合利用效益评估
目前常宁市年产茶油3000吨,按每公斤40元销售价,初级产品年产值只有1.2亿元;目前全市精加工茶油不到400吨,占年产量的13%,说明常宁市大部分茶油还未实现加工精细化、商品化。如果精制水平达到70%,不包括综合利用副产品,仅目前茶油的产量精制后产值可达2.2亿元;油茶综合利用副产品茶枯1万吨,茶壳1.7万吨,通过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842吨,高蛋白饲料5600吨或抛光粉7000吨,年产值可达2800万元,可见加工业的潜力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按年产油2万吨、精加工率80%计算,精加工产品产值可达12亿元,深加工后的副产品产值可达2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
(三)社会及生态效益评估
油茶业的发展和开发利用,可以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福音。油茶可在荒山荒地栽培,不与粮棉争地,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数十年以上,经济效益高,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发展油茶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培育大市场为产业核心,以高科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促进常宁市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示范样板和基地建设。当务之急,要督促乡、村两级真正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停留在一般口号上,杜绝“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农民注重现实,示范样板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是深刻无穷的,近几年,常宁市结合油茶低改工程、油茶先导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一些高产示范样板,但真正具有说服力、达到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极少,因此要着力加强基地型示范样板建设,同时要加强林农的培训工作,将科技意识、手段和具体技术措施直接交到农民手中。
(二)切实抓好油茶业发展的布局和规划。湖南省是全国第一大省,常宁市又是全省油茶的主产区之一,相比于其他产区,在油茶的新品种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具有优势,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富民工程。在西岭、荫田、烟州、蓬塘等油茶主要产地建立油茶产业基地,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已制定油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让相关扶持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加大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三)大力培养一批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是提高茶油附加值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培育发展一批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有利于拓展和延伸油茶业产业链。要以做强做优油茶业为目标,对行业龙头企业在工业用地、融资、电力和运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围绕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特色产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结成上下游产业链,改变企业结构“低、小、散”的状况,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
(四)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于油茶初次投入较高,产出周期长,新品种油茶从栽植到进入稳产期每亩需投入15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每亩需投入600-800元,每个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的投入高达200万元,这么大的投入光靠农民自己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油茶加工企业的介入,通过企业与农民合作办基地这一纽带,建立利益共同体,促使油茶产业大发展,农民从中得实惠。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农民参与”来推广油茶栽培先进技术,以此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增强油茶业的发展活力。
[供稿:常宁市统计局 胡国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