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衡阳市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27 00:00      来源:衡阳统计信息网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新常态下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新特点,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较好。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全市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86亿元,同比增长12.2%,比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从2012年以来近四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分别为15.5%、13.2%、12.8%、12.2%)的趋势来看,全市消费增速呈现逐年回归中速的状态。这是宏观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必然现象。但衡阳作为全国的中部地区,消费增速将继续维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一季度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3.5亿,同比增长12.2%;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36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增幅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比去年同期缩小了0.6个百分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乡村市场将越来越活跃。

  (三)商品零售增速出现回落,餐饮消费增速有所提高。一季度全市实现商品零售额196.23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消费31.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增速回落主要是受大宗商品(成品油、汽车等)和电子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特别是成品油价格下跌的影响非常明显;而餐饮消费增速有所提高主要得益于高端餐饮较低的基数(去年一年全市高端餐饮都处于低迷状态)和大众化餐饮的较快增长。

  (四)消费市场热点不明显,基本生活类等刚性需求是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的商品零售类值合计增长为13.4%,其增长点主要来自于吃穿住等必需品。各类商品中,零售额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的主要集中在吃类(增长23.6%)、穿类(增长19.9%)、住类(增长22%)。其他很多类商品(包括大宗商品)零售额增速都不理想,比如文化办公类增速为13.4%,与平均水平齐平;煤炭及制品类增速只有8.9%;而成品油零售额则处于下降状态,同比下降了7.8%。同时,去年同期比较明显的消费热点,比如金银珠宝类、报刊杂志类、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类等,今年消费热度都明显降低。

  (五)商品零售价格低位运行,指数呈缩减状态。今年1到2月,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跌破100的情况;一季度继续维持在100以内,为99.1。这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放缓、消费热点不多、商品供给充足、大宗商品(比如石油、汽车)价格下跌等诸多复杂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的新情况。

  二、当前消费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需求看,扩内需效果不明显。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呈现新常态,国际经济复苏不明显,国内经济因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变、发展速度出现放缓趋势。以往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急需转变,扩大内需必将做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方向。所以,近年来,中央一直都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但是,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方面——扩大消费需求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包括经济增速放缓对消费的抑制效果不可能一下扭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法一蹴而就而大规模释放消费需求、人口老龄化导致消费群体老龄化而使激进型超前型消费潜力不足、宏观层面的消费直接刺激政策的到期和当前空缺导致消费需求暂时性萎缩效应显现等。

  (二)从实体看,总部经济不发达,现有大企业支撑拉动力不强。衡阳作为一个内地三线城市,虽然从交通、区位、人文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一直存在总部经济不发达的短板。大型央企几乎没有,本土上市公司也很少。总部经济巨大的集团消费需求对地方消费的拉动效应在衡阳几乎没有体现。从衡阳商贸行业的现有较大企业的经营情况看,近年来,全市限额以上商贸行业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为全社会消费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企业的发展空间总是有限的,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部分企业经营都日趋稳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从全市零售额前20位的重点企业来看, 2013年、2014年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零售额增长15.5%、11%、6%,增速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对限上数据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小,从而导致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衡阳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为1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

  (三)从区域看,地方优势发挥不足。衡阳有着湖湘文化名城、抗战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美名。从现实来讲,旅游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消费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衡阳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城区来说,城市游基本空白,像石鼓书院、南岳第一峰、湘南学联等景点,很难看到游人如织的景象,更别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而衡阳旅游的第一品牌南岳,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留不住“过夜客”的尴尬,大部分游客基本都是朝来夕去。对整个全市来说,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圈,外地游客都觉得游过南岳就等于游过了衡阳。

  (四)从数据看,大宗商品拖累较重。石油及制品是衡阳最大的单类商品,其零售额占到全部限上企业零售额的20%左右,属于典型的大宗商品。但今年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13.38亿元,同比下降了7.9%。经测算,相对于限上法人企业的平均增速,限上企业石油及制品零售额的下降,直接拉低了全市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5.4个百分点,拉低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个百分点。

  三、上半年及全年消费形势预计。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和消费品市场运行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中速增长态势,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经济总体向好的,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实施,居民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预计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在12.4%左右,全年12.5%左右。

  四、几点建议

  (一)扩大内部需求,拉动消费增长。有收入,才能有消费,提高收入,才能扩大消费。所以首先要大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商业(消费)网点规划建设步伐,加强市场整治,大力提高消费安全性。重点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重要商品、重点市场的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还要顺势而为,积极开发和拓展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要利用节庆活动集中消费的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类展销促销活动。只有内部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才能有效拉动消费增长。

  (二)发展总部经济,做强消费市场。将来地区间经济的竞争将是总部经济的竞争,要把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到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要做到两手抓:一是培育本土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走出去;二是对接大企业、行业龙头,积极请进来。两手抓的着力点在于:立足本地条件,优化发展环境,狠抓要素保障,做强特色行业并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形成巨大的集团消费需求,从而做强衡阳的消费市场。

  (三)提升旅游水平,活跃消费市场。要通过优上加优、力推新品、整合资源、打捆推介等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衡阳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具有较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南岳景区,要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由观光型、宗教朝拜型向观光、朝拜、休闲度假等复合型产品转变,把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二是要充分挖掘衡阳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提高它们的档次和知名度;三是要从历史、人文等角度,以南岳为中心,挖掘全市各旅游景点的关联点、连接线,把衡阳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有机地融合到各个景点,引导游客通过不同的景点去解读和领悟衡阳。如果真正打好了衡阳的旅游牌,一定能够极大地活跃全市的消费市场。

  (四)加强统计工作,服务消费市场。一是要搞准统计数据,真实反映消费市场运行状况。在现有统计制度下,要坚持限上法人企业入库和联网直报两手抓。做好限上法人企业入库工作既要抓好现有法人单位排查清理,也要抓好符合条件的大个体户的转型升级。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大个体户注册法人,要出台办法,督促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为大个体户升级法人进行跟踪服务,并对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做好联网直报就是要严格按照企业一套表的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督促企业自觉按时如实上报统计数据。二是要加强统计服务。要为领导服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预警信息,方便领导决策。要为公众服务,及时发布有关统计信息,引导老百姓积极消费、合理消费。通过服务,发挥统计工作在稳定和扩大消费中的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