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企业涵盖了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贸易业、资质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及规模以上服务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其企业规模、结构及增速等情况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对摸清本地区“家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简要分析我市2014年“四上”企业发展变化状况。
一、2014年“四上”单位增减变动情况
(一)全市“四上”企业单位数占比逐步提高。据基本单位名录库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共有“四上”企业2552家,占全市企业法人总数的12.6%,比上年同期提高一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1家,占“四上”企业总数的38.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分别为519家和104家,分别占总数的20.3%和4.1%;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35家,占总数的9.2%;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364家,占总数的14.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39家,占总数的13.3%。
(二)全市“四上”企业新增仍保持较大增长幅度,达21.5%。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新增“四上”企业452家,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比上年同期增加80家,增长21.5%,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8.9个百分点。从类型看,年度新建新投产企业16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6.4%,年度成长型新增企业28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4.3%。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6家,居全省第6;资质内建筑企业新增18家,居全省第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新增101家,居全省第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新增14家,居全省第6;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新增51家,居全省第3;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162家,居全省第2。
(三)“四上”企业退出机制运转,行业分布各异。据统计,全市退出“四上”企业366家,排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比上年多退出233家,增速达175.2%,其中工业248家,批零80家,住餐14家,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各12家,“四上”企业专业占比发生变化(详见表一)。
表一:2013年、2014年“四上”企业各专业分布情况(单位:个) | ||||
| 2013年 | 2014年 | ||
总数 | 占比 | 总数 | 占比 | |
工业 | 1174 | 46.2% | 991 | 38.8% |
建筑 | 226 | 8.9% | 235 | 9.2% |
批零 | 506 | 19.9% | 519 | 20.3% |
住餐 | 108 | 4.2% | 104 | 4.1% |
房地产 | 326 | 12.8% | 364 | 14.3% |
服务业 | 203 | 8.0% | 339 | 13.3% |
合计 | 2543 | 100.0% | 2552 | 100.0% |
(四)规上服务业成为拉动“四上”企业增长新动力。 “四上”企业中规上服务业净增150家;房地产业净增39家;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趋势平缓,分别净增18和21家;住宿餐饮业增减持平;工业减少142家。从增减情况来看,增长最快的是规上服务业,增幅达73.9%,主要原因是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国家拓宽部分行业入统范围,降低了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入统标准,成为规上服务业增加新动力以及部分县市区的“下转上”、“个转企”工作初步取得成效。(详见表二)
表二:2013-2014年“四上”企业分专业增减变动表(单位:个) | ||||||||
| 2013年 | 2014年 | ||||||
新纳入企业 | 退出企业 | 净增 | 增速 | 新纳入企业 | 退出企业 | 净增 | 增速 | |
工业 | 81 | 72 | 9 | 0.8% | 106 | 248 | -142 | -12.1% |
建筑 | 7 | 12 | -5 | -2.1% | 18 | 0 | 18 | 8.0% |
批零 | 153 | 35 | 118 | 30.5% | 101 | 80 | 21 | 4.2% |
住餐 | 20 | 15 | 5 | 5.1% | 14 | 14 | 0 | 0.0% |
房地产 | 28 | 14 | 14 | 4.5% | 51 | 12 | 39 | 12.0% |
服务业 | 83 | 4 | 79 | 64.2% | 162 | 12 | 150 | 73.9% |
合计 | 372 | 152 | 220 | 9.5% | 452 | 366 | 86 | 3.4% |
(五) “四上”企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县市区“四上”企业增减变动很不均衡,2014年“四上”企业正增长的县市区有10个,5个为负增长,增速最快的与增速最慢的县(市)区增速差值达到49.8%,增长最快的三个县(市)区分别为松木工业园、珠晖区、耒阳市,增长最慢的三个县(市)区分别为常宁市、蒸湘区、衡山县。(详见表三)
表三:2014年“四上”企业分县市区增减变动表(单位:个) | ||||||||
| 工业 | 建筑业 | 批零 | 住餐 | 房地产 | 服务业 | 净增总数 | 增速 |
珠晖区 | -3 | 3 | 10 | 2 | 4 | 24 | 40 | 19.5% |
雁峰区 | -16 | 1 | -2 | -3 | -1 | 16 | -5 | -2.1% |
石鼓区 | 1 | 1 | -23 | -1 | 6 | 4 | -12 | -4.0% |
蒸湘区 | -21 | 3 | -9 | -1 | 6 | 5 | -17 | -8.2% |
南岳区 | 0 | 1 | 1 | -2 | 0 | 5 | 5 | 11.9% |
衡阳县 | -13 | 2 | 4 | 0 | 2 | 13 | 8 | 3.8% |
衡南县 | -23 | 0 | 9 | 0 | 4 | 17 | 7 | 3.1% |
衡山县 | -13 | 0 | 2 | 1 | 1 | 2 | -7 | -4.7% |
衡东县 | -13 | 1 | 7 | 1 | 1 | 4 | 1 | 0.6% |
祁东县 | -11 | 2 | 6 | 1 | 5 | 18 | 21 | 12.1% |
耒阳市 | -5 | 1 | 15 | 1 | 7 | 23 | 42 | 16.7% |
常宁市 | -30 | 3 | 0 | 0 | 1 | 7 | -19 | -10.5% |
开发区 | -1 | 0 | 0 | 1 | 2 | 4 | 6 | 5.2% |
白沙工业园 | 0 | 0 | 0 | 0 | 1 | 4 | 5 | 13.9% |
松木工业园 | 6 | 0 | 1 | 0 | 0 | 4 | 11 | 39.3% |
合计 | -142 | 18 | 21 | 0 | 39 | 150 | 86 | 3.4% |
二、“四上”企业净增放缓的原因
2014年全市共计净增“四上”企业86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34家,净增趋势放缓。
(一)规模以上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重污染企业退出较多。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搬迁转型。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县市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煤炭采掘业长期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撑,由于大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市对煤炭采掘业加大整改力度,2013年止,全市有七十多家煤炭企业关停并转, 2014年全市“四上”煤炭采掘业净减27家。二是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企业受到冲击面临改革,由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存在,外需不足,商品输出领域竞争激烈,加上国内融资困难,贷款利率高,能源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一些传统工业企业效益滑坡,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规模工业企业从“四上”退回至“四下”,2014年全市“四上”工业制造业退出208家,净减113家。
(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发展趋缓,拉动力不足。由于往年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政策经过连续多年的实施,效应逐步减退,而拉动消费的新政策及制度措施还没有出台,批零住餐等消费行业发展后继力量不足,且国内居民消费方式日益向新型化、多元化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不断冲击集中式发展的传统贸易业,原材料成本、店铺租金、劳动力报酬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从“四上”退居到“四下”, 2014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的企业较少,比上年同期减少58家,渐渐失去拉动“四上”企业增长的主力地位。
三、加快发展“四上”企业的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四下转四上”、“个转企”的培育工作。积极推广取得“下转上”、“个转企”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尽量稳定转型升级企业在改制后收益增加,发展加快,将“四上”企业的“底盘”做大。
(二)加大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是“四上”企业的后备军,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大力提升现有“四上”企业的规模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利用我市地理位置、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助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速淘汰落后生产经营模式,培养一批成长稳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准四上企业”。
(三)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四上”单位的申报。积极跟进“准四上企业”发展情况,积极进行统计相关培训,确保规模已达“四上”企业标准、申报手续齐全、管理规范的“准四上企业”及时纳入“四上”企业名录库,做到应统尽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