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衡阳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浅析
2014年,衡阳积极应对大环境,着力营造小气候,努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动规模以下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一、基本情况
1、工业增加值逐季递增。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52.42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提高6.4、1.1、0.8个百分点。
2、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3.8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18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以下个体实现营业收入195.69亿元,同比增长15.0%。
3、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4年,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10.29万人,同比增长0.4%,其中微型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增长1.9%,小型企业和去年基本持平,微型企业同比增速快于小型企业。
4、主要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量靠前的主要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均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12.0%、18.7%、7.2%、29.1%、14.6%。
二、主要问题
1、整体发展存在差距。2014年,衡阳市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一季度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二、三、四季度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
2、成本上涨制约企业发展。据2014年问卷调查显示,有52.9%的企业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快,有48.2%的企业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快,两项成本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3、宏观环境影响较大。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一直是衡阳工业发展的重头戏。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和粗加工行业,在重工业向新型高效节能转型期,这部分行业受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等政策制约发展前景不明朗。
三、对策建议
1、“转型升级”提质效。从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出发,转变发展方式,将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煤炭开采等粗放型开采业向集约型发展;增加技改投入,加大研发力度,降低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产品和经典项目,变“企业创造”为“企业制造”。
2、“抱团取暖”共进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竞争能力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劣势。同行业的企业化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形成企业联盟,在不破坏企业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扩大企业外围规模,将“1+1>2”的效应最大化。在降低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及抵御风险能力。
3、“靠上延下” 谋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是工业链的“中端”,上游有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下游有个体工商户。“靠上”即依靠大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的下游生产线,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风险,不用考虑产品销售和市场的难题,还能学到大型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延下”即发展下游商家,依靠个体工商户群体大、成本低、生产灵活的特点,将一些劣势产业、低技术产品交给个体工商户来完成,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产业、高端产品,有取有舍,化“十”字型发展为“丨”字型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