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9月衡阳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2 10:14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1-9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一)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较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2%,两年平均下降5.5%;制造业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3.8%。

(二)重点行业企业拉动明显。1-9月,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3%。从8大主导行业看,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较快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8.9%、有色金属冶炼25.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14.6%、化学原料制造14.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拉动全市3.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耗能产业占比持续下降。1-9月,全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6.5%,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7个百分点,其中,中成药生产增长69.8%,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长34.9%,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长122.3%。装备制造、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9%、14.9%,两年平均增长12.6%、8.3%。

(四)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1-9月,全市196种规模工业统计产品中,112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1%。其中,饲料、中成药、十种有色金属、泵、钢材等产品保持平稳增长,产量同比增长4.8%、25.5%、6.6%、5.7%、5.0%,主要产品产量与行业增加值增长趋势保持一致。

(五)新增企业拉动力较强。1-9月,全市合计2020年新增在库企业达到316家,两年新增入库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0.4%,拉动全部规模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0.6%,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支撑指标不理想。受近期限电影响,全市能耗较大的企业降低用电负荷,实行限产,生产受到明显影响,1-9月,工业用电量仅增长5.7%,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垫底;全市工业增值税较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值税两项支撑指标不理想表明当前工业生产运行形势不容乐观。

(二)小微企业增长缓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1167户,占全部规上工业户数的90.1%,其增加值占比为53.0%,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受市场因素和零星疫情影响,小微企业持续发展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订单不足等困难和问题,企业的生产恢复之路仍然任重道远,需加强关注。

(三)企业盈利难度加大。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7%,较上半年低7.9个百分点;企业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贡献率分别仅为5.2、6.3和3.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53家,亏损面11.8%,高于上半年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67亿元,比上半年增加1.79亿元,亏损企业户均亏损371万元。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高度关注价格走势、增加值率、生产成本等因素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前研究应对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努力提高驾驭和监测工业运行的能力。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跟踪,高度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生产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市委提出的"三强一化"实施方略,坚持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实现协调、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注重加快改造优势传统产业,通过调整来巩固优势传统产业,对传统行业和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促进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进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培育和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工业增长提供新动能。

(三)强化企业入库培育。全面梳理四季度有望形成的新投产入规企业,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筛查,将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纳入准规上工业库,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支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并使其成熟后尽快纳入规上企业统计,为工业经济增长增添有生力量。全力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动态管理,加大对工业项目的跟踪协调,做好要素保障,加快竣工投产步伐,形成工业生产新的增量。

(供稿:工业科李林)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