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22年第一季度衡阳市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9 11:00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一季度,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受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大环境形势影响,就业动力减弱,压力犹存。

一、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9万人,同比减少3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1.18万人,同比增长6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265人,同比增长47%;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一)多措并举稳就业

一是利用平台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宣传优势,结合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平台和衡阳人力资源网等媒体发布各项招聘活动内容和岗位信息,扩大社会知晓度,满足求职人员和用工企业需求。市本级开展线上招聘会16场,场观共计达到11.6万人次,涉及全市重点行业用工企业88家。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招聘。结合"春风行动",积极协助重点企业设点招,先后共组织现场招聘会6场,参会企业207家,提供就业岗位5290个。三是多层次提升就业服务。全市逐步完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延伸到社区(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惠企纾困保就业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就业。通过发放稳岗返还金、社保补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一次性岗位补贴等,支持企业稳定就业。二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政策措施,及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推进衡阳技师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钣金与涂装、3D打印技术应用和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等4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创业载体建设。三是加强培训优化就业。全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576人;农村劳动力培训45个班2148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3390人。

(三)突出重点促就业

一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对1万余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开展311服务,跟踪回访率达100%,就业服务率达100%,就业率达93.13%。在湖南省湘南地区2022届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衡阳师范学院2022届毕业生视频双选会(云双选),学生累计投出简历4202份,750名同学通过视频面试达成了就业意向。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161.61万, 截止2022年3月底,已就业人员10.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1万人。三是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全市现共有386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贫困人口2862人。全市有省、市级就业扶贫基地110家,吸纳脱贫劳动力1628人。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就业结构性性矛盾依然存在

从一季度全市就业情况分析看,中专业技术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的缺口仍然较大,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最大,需求为17847人,占总需求的17.55%,供给为9518人,求人倍率为1.69,用工缺口为8329人。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类岗位对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而求职人员中拥有相应技术或者中、高级职称的人较少,不符合企业招工条件。而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服务人员则劳动力过剩明显,求人倍率都只有0.8左右。

(二)企业成本上升用工压力大

2021年以来,以矿产品和能源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助推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绝大多数企业购进产品和运杂费价格上涨,经营受到影响。而中小微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加之产品较单一或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市场变化下,无法有效应对,导致盈利空间收窄,利润减少,亏损企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微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防疫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求稳心态突出,为减少成本压力,不得不缩减或放弃原有的发展计划,减少用工支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市场的活力。

(三)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就业形势严峻

近两年批零住餐行业和旅游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据初步了解,全市餐饮单位总数下降了近20%,从业人员减少了17%左右,总营业收入下降了70%。旅游行业同样情况堪忧,从调查了解情况看,2022年春季常宁市天堂山景区游客流量由日均10000人次锐减至2000人次,降幅达80%,今年以来固定岗位裁员70%,工资也较疫情前锐减。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坚持就业优先,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提质扩容,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是发挥带动就业作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领域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项目予以引导基金扶持、政策支持,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厚植带动就业潜力,增加就业岗位。

(二)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加大常态化重点企业公共就业帮扶,加强"湘就业"平台推广运用,深入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拓宽就业服务渠道。

(三)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职业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就业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如衡阳技师学院等技工学校基础建设,优化高技能高职专人才培养,提高就业适应力,满足市场需求。

(供稿:社会科刘心如)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