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衡阳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4-03-10 16:38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特大干旱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诸多方面的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  合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幅比上年快0.6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5.13亿元增长3.1%;二产业增加值154.9亿元增长13.7%;三产业增加值184.15亿元增长11.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二、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农业的比重下降。2003年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4.9%和41.4%分别上升1.37和0.65个百分点,一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5.6%下降到23.7%下降了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上升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0.78%比上年提高了3.6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总量占全部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来势看好。据对全市12.07万户乡镇民营企业统计实现增加值184.21亿元,增长10.81%其中上规模的工业企业329家,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02%据测算,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上升投资环境、投资领域得到改善和拓宽,2003年全市民间投资46.76亿元占社会投资总额的37.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品种、品质和布局,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辐射功能和延伸产业链;工业方面坚持以推进工业化为契机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加大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工业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利润4.13亿元增长144.4%,实现利税11.86亿元增长46.96%;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39%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2.7%(其中粮食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5.7%;鲜菜上涨18%蛋、水产品分别下降4.1%和7.8%),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分别下降0.9%和1.8%交通和通讯下降6.6%;居住上涨7.8%在生产资料价格中,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59%和3.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6%。城市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97%

    财政收入良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45亿元,增长11.0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93亿元,增长11.38%上划中央“两税”4.42亿元,增长15.39%

    就业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万人增长1.6%,其中在岗职工43.5万人增长4.3%,通过各种途径使2.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入相对偏少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仍比较缓慢;国有企业改制难度较大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少数行业市场秩序较乱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22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75.29亿元,增长2.6%林业6.15亿元,增长5.5%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为71.8亿元和12.6亿元,增长3.8%和3.4%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61.7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16千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7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3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5.95千公顷,增加3.33千公顷其中优质棉花种植面积10.87千公顷,增加13.23%优质油料111.34千公顷,增加4.96%烤烟7.7千公顷,增加0.6%

    受调减种植面积和严重干旱影响粮食有所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74万吨比上年减少4.8%,其中夏粮0.98万吨减少18.6%;早稻90.9万吨减少2.84%;秋粮129.2万吨减少12.54%。

    棉花、油料、烟叶、蔬菜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棉花产量1.44万吨,增长0.7%油料16.62万吨,增长2.72%烟叶1.6万吨,增长0.21%蔬菜249.82万吨,增长1.3%

    畜牧业、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8万吨,比上年增长0.74%水产品产量20.95万吨,增长2.45%

    林业生产取得新的进展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7千公顷,封山育林12千公顷中幼林抚育20千公顷。全市拥有林地面积633.3千公顷林木积蓄量10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1.4亿元,增长21.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1.97亿元,增长11.3%集体企业12.1亿元,增长19.98%股份制企业8.04亿元,增长22.68%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0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7%产销率达到99.04%。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为99.4%集体企业为99.02%;股份制企业为97.2%其中轻工产品产销率为98.7%;重工产品为99.1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据对全市4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实现销售收入208.36亿元增长14.3%;销售利润20.76亿元增长32.48%;产品销售利润率达到9.96%比上年高1.3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13亿元增长1.44倍;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14.2%和11.6%

    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煤488.12万吨,增长33.03%发电量38.38亿千瓦时,增长27.6%水泥150万吨,增长26.4%变压器1594万千伏安,增长71.6%通讯电缆、电力电缆分别增长24.85%和14.5%,有色金属、汽车零配件、精细化工、轻纺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快速成长态势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7.6亿元,增长22%其中新产品产值19.81亿元,增长53.9%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增强。

    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受投资规模扩张的拉动,建筑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96亿元,增长18.9%其中建筑资质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润1.24亿元增长11.6%,施工建筑面积11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7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2.3%和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7亿元(不含垮区项目)增长19.96%。其中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68.94亿元增长30.02%;城乡集体投资9.2亿元增长2.14%;个体投资32.56亿元增长7.62%。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79亿元,增长19.5%更新改造投资22.35亿元,增长36.1%房地产开发11.51亿元,增长56.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比上年增长25.8%非生产性投资增长12.3%;从产业投资情况看一产业投资增长8.6%,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4.6%和18.3%加大了工业、能源、交通、公益服务项目的投入。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各类重点工程项目229个,完成投资额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衡枣高速建成通车西外环线全线贯通;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启动衡大高速、东外环线以及城市道路建设如火如荼;解放路高标准改造、石鼓书院广场、船山路改造顺利完工全市城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速。

    通过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一批重点工程竣工达产和交付使用,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22.6%改造和兴建公路里程达45.5公里;兴建成品油(气)输送管道长66公里城市道路改造35.1公里;各种汽车底盘新增能力700辆新型猎豹越野车桥生产线15万根;新增变压器生产能力10.17万千伏安生物制药新增羊胎素5000盒等。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运输、邮电通讯事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6.93亿吨公里,增长13.29%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8亿人公里,增长0.4%邮电业务总量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79.53万户,增长23.7%互联网用户19.5万户,增长17.2%电话入户60.8万户,增长6.6%其中农村用户29.3万户,增长3.2%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3亿元,增长10.3%其中市的零售额85.74亿元,增长11.2%县的零售额22.54亿元,增长9.8%县以下47.76亿元,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2%餐饮业增长21.2%;其它行业增长6.2%在各类商品销售中,家用电脑、手机、空调、大屏幕彩电等销售量增幅均在10%以上万元级、十万元级的高档购物消费已进入部分人的家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9.8%家庭装饰材料类增长21.8%。

    2003年全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不断优化,结构不断改善旅游品牌得到提升。一是广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市旅游企业先后参加了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和省旅游节,成功地与东莞、珠海、桂林签定了互组旅游的合作协议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收到好的成效二是精心打造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开辟旅游新干线经过积极争取,一批新项目挤入国家及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笼子其中南岳西(岭)—方(广寺)公路1300万元旅游国债项目已经竣工;耒阳蔡伦景观、衡南江口鸟州、蒸湘雨母山、衡山大元渡等列入省重点景区规划三是旅游品牌、档次得到提升,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南岳再度评为“全国旅游知名品牌”,衡东  水漂流等新旅游产品倍受游客青睐旅游接待上档次,全市拥有星级宾馆29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旅行社21家。旅游从业人员达4.2万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境外游客0.3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07亿元增长5.6%,创汇50.9万美元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0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8068万美元增长11.9%;进口2720万美元增长46.3%。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出口7709万美元,增长29.0%加工贸易出口有所下降;工业原材料产品、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类、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从出口的地区看美国、欧盟、韩国等及非洲国家增长较快,日本、香港地区、拉丁美洲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进口情况来看,主要是高新技术设备、机电设备进口较多分别比上年增长235.3%和58.8%。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引资的项目和资金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2个合同利用外资18672万美元,分别增长17.2%和24.2%实际利用外资15208万美元,增长38.0%全市先后组织参与了西安、东莞、温州和深圳招商活动,引进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5个超过1亿元的内资项目13个。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各级精心准备,拿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的优质项目集中招商重点向高新技术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交通能源项目等倾斜,提升了引资质量资金到位率提高,全年外资到位率达到 81.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大批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投资,当年竣工达产全市累计开工三资企业达到453家,比上年末新增28家上交税金2.04亿元,增长34.7%

    对外劳务输出和合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0.0%。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平稳全市金融系统在强化金融监管、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贷业务,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7.36亿元比年初净增61.9亿元,增长17.92%其中企业存款59.1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23.4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77%和17.3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8.68亿元比年初净增28.67亿元,增长12.46%贷款的投向集中于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以及个人信贷消费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重不断下降效益提高。

    保险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8亿元,增长31.7%其中财产险2.05亿元,增长42.4%寿险7.75亿元,增长33.6%各类赔偿及给付支出3.5亿元,增长49.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是努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普通高中73所在校学生9.6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15.13%其中省挂牌重点普通高中11所,市级挂牌重点中学17所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占高中在校学生的54.7%,城区达60%通过优化、整合,形成了一批优质的教育集团二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市高考考生占全省的9.7%,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的11%录取率为72.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三是两基教育的成果继续得到巩固,全市正常适龄儿童、少年100%依法入学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到99.4%,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和3%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7%;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力度,办学条件了有了很大改善四是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全市拥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6.43万人,比上年增加23.5%衡阳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完成,秋季招生1600多人南华大学获得博士授予权,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档次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28个科技工作人员14.8万人,其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5.5人实施科技项目12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受理各类专利申请288件,授权专利165件分别比上年增加10%和6.5%。全年签订各类高新技术合同246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7.6亿元,增长22.04%创利税5.04亿元,增长9.6%

    十、文化、卫生、体育

    2003年全市文化事业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取得新的成就。

    各类文化事业机构稳定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85个,其中艺术类22个图书类11个,群文类22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各类藏书145万册博物馆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6%有线电视用户34.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0%

    艺术创作表演精品迭出由我市作家编剧省湘剧团演出的《谭嗣同》获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市花鼓剧团演出的《家园泪》获省艺术节二等奖雕塑《博浪》、版画《只要主义真》、摄影《阿妈》等5件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国画《追星》、版画《江南三月墟》、《对联》(书法)等3件作品参与第12届全国群星奖的角逐荣获优秀奖;精心创作的歌曲《海那边》获全省第四届“三湘群星奖”金奖《乡下有好酒》、《从此是乡亲》、《九洲山歌》获银奖,《哟火火》、《边关情》获铜奖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市共主办、承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10余场(次),其中《盛世春潮》2003年春节文艺晚会、《远离毒品、关爱未来》电视录播文艺晚会、《公仆颂》颁奖文艺演出等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形式多样声势宏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各种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少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毛泽东家史家事展》、《钟增亚书法艺术展》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影视、新闻宣传等方面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宏扬主旋律,推出精品力作衡阳电视台的《衡阳新闻联播》、有线台的《都市报道》、电台的《市民热线》、生活频道的《天天生活》、信息频道的《政务公开》等栏目和频道深受观众的好评。

    卫生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080个,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其中医生0.85万人,医院床位数1.55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3人。

    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提高疫情报告实现网络化。全市十二个县区已建立了疫情专报体系县级以上疾控机构都配备了疫情专线电话及传真设备,并实行了专线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实行了常规疫情电脑网络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走向规范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加强全市共设置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3个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就医看病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工作全面铺开,全年建设重点乡镇卫生院12所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改建0.38万平方米

    疾病的预防、医治水平提高2003年,全市取得了预防“非典”的阶段性成果和重大流行性疾病的控制全年较好地控制了霍乱疫情,未发生人员死亡和第二代病例市疾控中心、南华医院等8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结核病控制卫X项目已全部启动“四苗”覆盖率达到98%。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竞技体育在省以上运动会上获得较好成绩11个项目获奖,获金牌33枚银牌47枚;铜牌38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环保监测站加强标准化、自动化建设,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对一批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理,全年环保完成投资额1905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1个,面积达112.4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92.4平方公里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新上一批清洁燃料、公用标准厕所及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进展顺利。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都有所好转工业废液、废气的排放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71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4万人其中市镇人口206.43万人,增加5.7%乡村人口507.47万人,减少1.3%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82‰,上升0.7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85‰,自然增长率为4.97‰比上年上升0.41个千分点。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3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5元增长10.41%,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6%,其中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106元增长4.32%;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增长5.28%,其中工资性收入1269元增长5.01%;家庭经营收入1638元增长1.5%。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99元,增长12.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9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066元,增长5.27%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交通及通讯支出、教育及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一些大宗消费(汽车、旅游)走近市民生活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为2262元,增长3.53%恩格尔系数为49.86%,比上年减少3.11个百分点彩电、冰箱、摩托车、电话、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2.5万人,增加3.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34.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万人分别增长1.8%和2.9%。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万人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26万元,比上年增长29.1%有效地救助了部分特困群众和家庭。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