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衡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1 16:51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有利机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推进“一化三基”建设,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加快、效益好转、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活力提升、民生改善等显著特点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一产业增加值240.5亿元,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18.9%三产业增加值427.2亿元,增长12.8%全年高开稳走,一季度增长15.8%二季度增长13.8%,三季度增长14.1%四季度增长1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7299元增长14.3%。

  经济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0.6:42.8:36.6,三次产业占比“一降两升”:一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比上年降低了1.7个百分点二产业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2903户,失业再就业人数3.8万人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1000户。

  物价总水平企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商品(项目)呈现“四升四降”的格局,上涨的四类为: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下降的四类为:食品类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7%,交通通信类下降1.3%居住类下降1.3%。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10起,同比上升19.9%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08人,同比下降14.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28起,同比上升21.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6,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4.91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5.24;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3.7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节能减排任务重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解决民生问题薄弱环节多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39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157.55亿元增长7.0%;畜牧业产值189.47亿元增长4.5%;渔业产值23.73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7.03亿元增长9.8%。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562.07千公顷,增长6.0%棉花种植面积11.67千公顷,增长25.5%油料种植面积136.51千公顷,增长13.5%蔬菜种植面积90.25千公顷,增长5.0%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粮食总产量331.92万吨增长4.4%;出栏肉猪944.12万头增长2.5%;出栏牛10.59万头增长3.9%;出栏羊49.89万头增长3.7%;出笼家禽9470.92万羽增长8.4%;水产品产量23.75万吨增长4.8%。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159家。123家国家及省、市级龙头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4个,合作组织成员26.39万户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3.9亿元,增长21.7%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5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4.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7.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24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改造县到乡镇水泥(沥青)公路12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沥青)公路2519公里。新增168个自然村通电话实现乡乡能上网。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04个农家书屋39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0.92万口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30.15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含本乡镇)179.17万人,比上年减少3.1%劳务总收入167.3亿元,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32.22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0.39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86.01亿元增长23.7%;重工业增加值284.38亿元增长17.0%,与去年相比重工业增速提高7.5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71家比上年增加7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85.7%

  产销衔接良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见表3)。其中:原煤产量1195.7万吨增长18.2%;发电量70.8亿千瓦时下降4.1%;混合饲料26.01万吨增长29.1%;水泥576.7万吨增长15.9%;钢材111.83万吨下降8.0%,变压器7131万千伏安增长23.2%;十种有色金属45.69万吨下降14.6%。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7.7%,比上年提高12.3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52.2亿元,增长18.7%利税75.59亿元,增长10.0%利润36.3亿元,增长12.3%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0.3亿元增长28.1%,建筑业增加值68.13亿元增长17.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3万平方米增长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71万平方米增长1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91亿元(未含跨区项目投资36.61亿元),同比增长56.7%其中:农村投资66.91亿元增长46.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5.00亿元增长58.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121.23亿元增长84.3%。“项目建设年”成效明显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1081个,增长48.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894个,增长46.6%本年投产项目个数647个,增长68.1%

  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1.80亿元,增长46.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2.02亿元增长46.5%。其中采掘业投资37.1亿元,增长8.5%制造业投资197.6亿元,增长65.1%

  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84.5亿元,增长119.5%其中,交通运输、城建设施、卫生投资分别增长191.2%、75%和12.2%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156个在建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3亿元,增长69.9 %为年计划投资的107%。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增长45.4 %为年计划投资的114.6%。按行业分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77.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58.5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7.43亿元。全年共有60个重点工程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41.27亿元,增长31.8%商品房竣工面积260.83万平方米,增长197.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26.27万平方米,增长85.4%

  五、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货物周转量171.30亿吨公里,增长7.1%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达148.59亿吨公里,增长10.3%水运货物周转量22.74亿吨公里,增长2.3%客运周转量75.40亿人公里,增长4.6%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37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72.50亿元,增长2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68.93亿元分别增长33.2%和20.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18.0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5.86万户,下降9.5%移动电话用户229.58万户,增长32.8%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5.77万户,增长36.3%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31 户/百人,每百人减少0.6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1.04户/百人,每百人增加2.6户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23亿元,增长1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0.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2.29亿元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86.94亿元,分别增长23.2%和1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3.16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74.4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1.68亿元增长13.2%。

  消费结构升级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为9.76亿元,增长49.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7.59亿元,增长40%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78亿元,增长12.6%化妆品类零售额为0.65亿元,增长29.1%。

  外贸出口受冲击较大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7.85亿美元下降26.0%。其中出口5.89亿美元,下降33.8%进口1.96亿美元,增长14.4%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1亿美元,增长11.1%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7亿美元增长14.8%。全市实际引进内资159.30亿元增长13.2%。

  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接待国内外游客1489.43万人次,增长31.8%全市旅游总收入70.75亿元,增长30.3%接待国外游客8.12万人次,增长10.4%旅游外汇收入3125.15万美元,增长9.4%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财政总收入70.09亿元,增长1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59亿元,增长22.8%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7.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0%

  金融业务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16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短期贷款为2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中长期贷款20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达30.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6.61亿元下降13.0%;寿险保险保费收入24.12亿元增长14.5%。全年各项赔款支出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86亿元,下降7.9%寿险赔款支出3.67亿元,增长12.4%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9.83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加值127.66亿元,同比增长25.1%国家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3个,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特高压直流输电新型换流变压器”、“高品质特殊无缝钢管经济洁净度研究与应用”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电控发动机用增流机油泵”、“电控可调涡轮增压器研究”、“硅橡胶流向成型机产业化”、“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个项目列入国省重点项目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年专利申请量915件其中发明152件;授权专利287件签订技术合同92项,合同成交金额1500万元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得到巩固。小学在校学生60.60万人增长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下降0.2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25.83万人增长1.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提高0.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规模缩小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呈上升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0.81万人增长9.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92万人下降7.2%。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全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1732人,比上年增加16.0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0.58万人,增长8.9%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朝气蓬勃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博物馆中心文物库房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市图书馆维修改造工程如期完工,乡镇综合文化站28个竣工11个正在建设。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明新风拂雁城”春节文化活动“文化盛宴”精彩纷呈;“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全市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作品910幅接待观众2万人次;“湘台一家亲”大型文艺晚会在体育馆举行海峡两岸联袂登台。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在省艺术节上,我市有6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获金奖《梦蝶》获田汉大奖和12项单项奖,《喜盈门》获田汉新剧目奖和11项单项奖群文口节目获金奖3个、银奖6个。

  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6%电视台2个,教育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有线电视用户52.97万户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62万场。出版各类期刊48.3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94万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5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2.3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9万人,注册护士0.74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73万张。拥有乡镇卫生院190个床位数4574张,卫生技术人员786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5所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新医改着力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拥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5个、各种训练房20个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7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3项次衡阳籍运动员在各类竞技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2个、获得亚洲冠军1个、获得全国冠军5个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太极拳比赛夺得5枚金牌、总分第二“公仆杯”乒乓球赛获银牌、铜牌各一枚,团体总分第三中老年篮球队在第六届全球华人篮球赛上实现了男队“六连冠”、女队“五连冠”。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2009年,和平南路、环城北路、雁城路、汽车西站广场环形匝道、东风北路、青草桥改造工程以及两处地下人行通道等8项城市配套工程圆满完成改造提质蔡伦大道、衡枣高速接线改造已竣工交付使用,湘江西岸风光带已完成主体及绿化工程第二生活垃圾场已完成30%工程量,衡州大道、铜桥港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开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6平方米;城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镇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化率达到43.2%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0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32.4%,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5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6.5%;二氧化硫、COD、砷、镉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3.5%、4.0%、21.0%、25.8%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8%全年人均水资源1307立方米,全年平均年降水量1115.9毫米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0.58亿立方米,总体水质满足Ⅲ、Ⅳ、Ⅴ、超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6.3%、31.6%、15.8%和26.3%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2009年已发现的矿产6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2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23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65个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2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4种,其中原煤0.12亿吨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发展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22万人,乡村人口420.58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676.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9万人出生率为11.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56。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1元,增长12.0%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41元,增长14.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下降0.5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53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6327元,增长12.6%其中工薪收入2960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30元,增长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下降2.9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54.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职工36.6万人,增长7.2%离退休人员17.75万人,增长8%参加失业保险44.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参加医保人数60.25万人,增长8.4%其中职工40.41万人,增长8.9%离退休人员19.84万人,增长7.6%领取失业保险人数1.22万人,同比下降6.9%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1.26万人,增长16.3%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44.08万人,增长10.6%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3.00万人,增长1.1%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18万人,增长12.3%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建立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4.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48.11万人,同比下降5.6%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00万元,增长48.3%

  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社区综合服务事业等都有较快发展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4亿元,增长20%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50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91.80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8645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09年衡阳市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因计算口径发生变化2009年与往年数据不具可比性。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