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耒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3-03-29 17:23      来源:耒阳市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2022年,耒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力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全面建设"五个耒阳",在艰难中前进,在压力中担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45.25亿元,增长5.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8.12亿元、126.7亿元、250.4亿元,分别增长3.2%、7.1%、4.9%。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506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3:28.5:56.2。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87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52人,就业困难人员136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1.43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48.1亿元,林业产值6.7亿元,牧业产值56.3亿元,渔业产值11.2亿元。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4.07千公顷,增长0.1%;粮食总产量47.27万吨,下降1.1%。出栏肉猪109.79万头;出栏肉用牛2.95万头;出栏羊12.66万头;出栏家禽1870.74万羽。

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47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5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6.91万人。全市共有家庭农场825家,其中2022年新增30家。截止到2022年底,耒阳市土地流转面积为97.49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32.34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2%;规模工业总产值182.28亿元,增长10.9%,其中采矿业增长33.0%,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2%;实现营业收入190.2亿元,增长13.9%;实现利润总额9.7亿元,增长40.3%。吸纳从业人员2.3万人。

全市资质建筑企业28个,建筑业总产值12.73亿元,增长13.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96万平方米,下降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工业投资增长67.6%,产业投资增长76.3%,制造业投资增长67.7%,高新技术投资增长50.3%。房地产投资(在库资质企业)下降43.7%。商品房销售面积65.2万平方米,下降35.1%。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49亿元,增长2.8%。其中,限额以上法人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22.4%,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增长2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7亿元,增长22.6%;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0.6亿元,增长5.7%,商品零售额17.5亿元,增长23.1%。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5%,分类别看,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5%;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价格上涨6.5%;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价格上涨4.6%;金银饰品上涨4.9%;日用品上涨1.8%;饮料烟酒类上涨0.7%;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6%;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4%;交通、通信用品价格上涨0.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市共引进产业项目78个,实际到位内资86.89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3万美元。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10亿元,增长11%;接待游客1310万人次,增长11.4%。

七、交通和邮电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7万辆,其中汽车25.2万辆,摩托车1.1万辆,农用车2897辆,大型汽车3888辆,挂车450辆,共有驾驶员25万人。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98亿元,增长12.8%,电信业务总量5.97亿元,增长1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5.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8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9亿元,下降1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28亿元,增长2.1%。税收收入15.76亿元,下降14.4%,地方税收收入11.94亿元,增长6.9%,税占比为74.7%,地方税占比为6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29亿元,增长29.5%。年末,耒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72.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89.1亿元,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44.5亿元,增长8.8%。年末我市存贷比为60.2%。全市保险保费收入8.32亿元,增长17.36%;全年各项赔付支出2.79亿元,增长12.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新增学位近45958个。完成标准化教学点建设项目校12所,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校6所。全市有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园)633所,其中幼儿园350所,义务教育学校269所,高中学校(含12年一贯制学校)14所,特殊学校1所。总共有在校学生人数239620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4830人,初中在校学生62514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04411人,在园幼儿37865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99人。高考本科上线4503人;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次性合格率97.05%。

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8家,其中通过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5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1.13亿元,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92亿元,增长21.4%,占全市GDP比重为9.2%。2022年全市共获得专利授权547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190件,外观专利31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56个,文化馆1个,30个乡镇文化站分馆,非遗传习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24小时图书室5个,博物纪念馆3个,文化站30个,村活动中心321个,农家书屋321个。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8平方米。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8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57.12万人次。全年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年末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人左右,全市拥有公共体育场地2个,其中体育馆22000左右座,运动场1个,游泳池9个,各种训练房3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4万户。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33个,其中医院39个(综合医院26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2个),基层医疗机构49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卫生院41个、村卫生室380个、诊所6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有卫生工作人员7743人,其中执业医师1681人,执业助理医师609人,注册护士293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522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7556张。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自来水用水户数14万户,供水总量5681.42万吨;天然气用气总量1235.38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量2693.6万吨。优良以上空气质量天数335天,达标率91.8%;Ⅲ类或优于Ⅲ类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共发生7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26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10起)下降30%,死亡人数(11人)下降36.4%,经济损失(133.25万元)上升101%。工矿商贸、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消防、卫生、特种设备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137.8万人,其中男性73.2万人,女性64.6万人;常住总人口112.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8.5万人,城镇人口53.9万人,城镇化率47.98%。

全市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6193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13元,增长7.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324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14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42元。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4万人,企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5万人(含退休),发放人数19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7.6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障393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障31035人。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22年与2021年同比结果。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粮食面积和产量、出栏肉猪和牛羊家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耒阳调查队;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土地流转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来自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网络有限公司;邮政业务量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机动车保有量来自市交警大队;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耒阳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来自市科工信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文化、广播、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卫生、计生人口数据来自市卫健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自来水、燃气用户、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数据来自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