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零点的山头,刚入职的他牺牲个人小家团聚,守护全城百姓团圆;面对来势汹涌的特大暴雨,他连续值班值守36小时,实现全市防汛精准调度“零伤亡”;身为台里的“85后”,他不断深耕沉淀,接过老一辈预报员的接力棒,成长为雁城的天气守护者。
他就是贺科,衡阳市气象台副台长,湖南省气象局“优秀共产党员”。
“青年的成就感是在事上干出来的”
2009年,贺科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到衡南县气象局服务锻炼。他说,对气象工作的成就感是“在实践历练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那时,衡南县气象局正在推进台站搬迁工作,新旧两址相距25公里,台站搬迁时间紧,预报业务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练手,他就以干代练,利用下班时间跟班学习气象观测。同事值夜班时,他就拿着本子坐在旁边默默学习记录,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岗考核,克服了局里人手短缺的困难。台站搬迁前后气象数据存在不一致,当时恰逢新春佳节,为保障新旧两址对比观测的顺利完成,新址需要人员值班,贺科立马响应、主动请缨,坚守在尚未建设完工的台站。山下,是万家灯火、岁月静好的团圆;山上,是寒风凛冽、荒无人烟的坚守。他用新年伊始的默默奉献,保障了新旧两址观测对比任务的顺利进行,确保台站顺利搬迁。
“党员预报员的气象防线不容有失”
在贺科妻子眼中,最“怕”的是丈夫在家查看雷达回波,这已经成为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职业习惯,遇到天气形势复杂时,留下一句“我去去就回”便赶往了台里。同事们都说,“印象中没见过贺台休过假”。
2022年,衡阳市共迎来11轮强降水和极端高温天气。前汛期平均降水量712.9毫米,较历年偏多4成。后汛期形式突然反转,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偏少6成,干旱一直持续到11月份,创下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干旱。极端强降雨和干旱轮番向雁城发起侵袭,也严峻考验着衡阳市气象部门。
端午水来临的前一晚,刚值完班到家休息的贺科,接到紧急任务,立即前往市应急值班室开展气象决策服务。这一去,就是整整36小时。
在应急值班室,贺科一边对接台里开展线上会商,反复研判天气趋势,一边为市防汛指挥部提供气象服务决策,为受灾百姓转移腾出更多时间。凭借对衡阳地区天气系统极高的敏锐度与丰富的经验,贺科与同事精准预报降水落区及时间,多处山体滑坡地带人员及时转移到位,成功保障全市范围内零伤亡。时任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杨洪峰连声夸赞:“市气象局站位高,组织有力,预测预警精准,为全市有效开展应对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发挥了很好的智囊参谋作用!”
“我是预报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失守气象防线。”在这份担当与坚守中,他为雁城的平安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要撑起衡阳青年预报铁军”
身为台里唯一的“85后”预报员,贺科对他这一代气象青年有着自己的见解。
“经历城镇预报与数值预报的交替更迭,既要向老一辈预报员学习对天气系统的全面把握,也要多和年轻一代预报员沟通交流智能网格订正的新产品、新方法”贺科说。在预警平面,他常与老一辈预报员探讨学习。
“近年来台里预报员新老断代比较严重,贺科很好的发挥了支点作用。”衡阳市气象台台长陈德桥介绍。
对于台里的年轻预报员,贺科的引导方式便是“循循善诱”。“他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台里00后预报员刘鑫淼说,每当重大天气过程来临时,不管多忙,贺科总会在身边。“他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导我们一步步挖掘隐藏在物理要素场中的天气线索。”
作为局里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近年来贺科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2项成果获得湖南省气象局表彰。“党的二十大以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提出让我深刻感受到,气象预报已经融入到社会方方面面,身上担子更重了,职业自豪感与认同感也更深了。”贺科笑容中溢满了幸福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把精准的天气告诉老百姓更值得自豪的了。”
从寡言少语的青年到挺膺担当的中坚力量,贺科用十六载的深耕与沉淀,将“小我”融入衡阳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大我”,在成长中谱写衡阳气象青春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