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昕和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在南湾村调研
2021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衡阳市税务局精心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南湾村——开国元帅罗荣桓故里,助力乡村振兴。推行“一个驻村队+一群税务人”帮扶模式,衡阳税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群策群力、倾情倾智,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南湾村激活红色资源、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发展乡村经济。2021年南湾村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衡阳市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南湾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标杆支部送“党建经验”。衡阳市税务局党委班子带头抓实帮扶工作,先后5次到南湾村调研乡村振兴、支部建设工作,投入帮扶资金近40万元,让税徽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闪耀光芒。支部联建提质效。由获评衡阳市首批“示范标杆党支部”的2个市局机关党支部与南湾村党支部结对子,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制定《南湾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推动南湾村党支部“五化”建设,筑牢战斗堡垒,2021年南湾村党总支被衡东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阵地浓氛围。市局机关成功举办“税心永向党 奋进新征程”党建成果展后,应南湾村委请求,委派有经验的税务干部帮助指导建设党员活动室和红色文化长廊,将罗帅故事、罗帅语录、罗帅家书等相关内容融入文化墙、活动室,让南湾村85名党员有了一个像样的“家”。做到了红色文化处处见、红色氛围户户有,红色“基因”在南湾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专题研讨凝共识。在南湾村举行市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乡村振兴”专题学习2次,邀请10名村民代表参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研讨惠民富民政策,把村里修公路、水渠,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低保户评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摆到“台面上”,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凝聚大家共识。
定期召开屋场恳谈会
税收专家送“政策礼包”。衡阳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组建税费专家服务团队,通过政策支持、定点帮扶,税费服务等举措,持续扩大南湾村乡村振兴成果。税费政策“加把火”,增添发展新动力。成立“南湾村税费服务站”,建立直达快享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机制。2021年以来,南湾村农村经济合作社、电商工作室等20余家市场主体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六税两费”减征,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税惠政策为乡村发展加力助跑。税收数据“搭把手”,拓宽销售新渠道。利用税收大数据,帮助南湾村精准匹配省内大米、生态鱼、楠竹、菜籽油等需求方,促成其谈成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21年农产品销售量增长30%。屋场恳谈“优服务”,拉近乡亲心距离。每季度税务干部在南湾村召开屋场恳谈会,向大家宣讲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现场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五保户、低保户城乡居民医保财政代缴优惠等问题,辅导村民通过“湘税社保”APP缴纳城乡居民医保。推出“云服务”,通过微信辅导外出务工人员办理个税汇算清缴。近年来,有8位村民通过“道德积分 银税互动”获得产业优惠贷款近300万元。
驻村工作队进户开展政策宣传辅导
驻村队员送“产业项目”。罗荣桓故居坐落在南湾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正在争创全国5A级景区。衡阳市税务局派驻南湾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出发展“良方”,充分利用这块“红色招牌”,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创新“现场教学+网上共享”模式,南湾村被列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衡东县红色教育基地。拓展红色文旅项目。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休闲度假、绿色消费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新村。以迎接罗荣桓元帅120周年诞辰为契机,推出十大项目、开展十大活动,资源有效整合。打造红色电商品牌。坚持“互联网+红色文化”思维,邀请主播直播宣讲红色故事、带货销售,罗帅故里土鸡蛋、砂糖橘、菜籽油走出衡东、远销省内外,真正实现发展成果村民共享。
党建引领南湾村乡村振兴
志愿团队送“暖心服务”。衡阳市税务局税务干部根据个人特长,组建志愿团队,服务南湾村发展。信息尖兵护“网”。市局信息化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南湾村搭好政务信息网络,让村民办事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法律卫士护“公”。在南湾村设立公职律师法治服务站,组织市局公职律师定期到南湾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满足村民法律诉求。在南湾村开展法律讲座、接受法律咨询、调节纠纷,帮助办理维权事项2件,筑牢乡村振兴法律安全保障线。环保使者护“绿”。市局机关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活动等方式到南湾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帮助推动“厕所革命”,南湾村天更蓝、景更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税务助力、经济唱戏”在南湾村生动实践,红色文化“金字品牌”持续擦亮,已融入到乡村产业的每一个“细胞”。如今的南湾村,村两委、党员心齐气顺干劲足,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来干工作,争取早日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红色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乡村经济蛋糕持续做大,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步步见绿、处处是景,游客在南湾村既能看到山望见水寻到乡愁,又能涤荡灵魂、不忘初心;村民有了“主心骨”,遇事找党组织都能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村民精神面貌脱胎换骨,摒除过去“等靠要”思想、没事就打牌等陋习,一门心思放在兴产业、谋发展、抓教育上,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