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深水灭蛹工作,降低二化螟大发生风险
发布时间:2022-03-21 11:53      来源:衡阳市农业服务中心     浏览量:
字体:


     水稻二化螟是我市水稻重大害虫,一年发生4代。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加强调查,周密安排,全力做好深水灭蛹与性信息素诱杀工作,降低全年二化螟大发生风险,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如虫源田复杂、单双季稻混栽等)、害虫抗性上升等因素影响,二化螟呈现发生量大、危害重、防治难度加剧等现象。各县市植保站近期调查显示,全市冬闲田亩平活虫11170条,具备大发生的基础。我市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间将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灌深水3-5天,以淹没禾蔸和泥土为宜,然后翻耕、整田,可消灭绝大部分的虫蛹。全市所有稻田务必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灌深水淹没禾蔸,并在4月18日前,全部翻耕完毕并整田,最大限度杀死稻桩中上年残留的二化螟。利用昆虫求偶过程中释放性信息素这一规律,在二化螟羽化期间,通过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二化螟雌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并用诱捕器杀灭。4月10日前,在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每亩安装二化螟性诱捕器一个,诱杀成虫,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产卵,抑制其种群增长,降低种群数量,达到农药减量与控害保安的目的。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