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及省厅工作部署,衡阳市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一、行政高位推动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衡阳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衡阳市农业农村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成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全市化肥减量工作专班。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化肥减量整改工作专班,建立整改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分级部署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化肥减量工作,专题研究整体推进。自2021年以来,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多次调研部署全市化肥减量工作。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整改及销号电视电话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专题研究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召开了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分管局长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推进会,并成立督察组,按整改进度定期对各县市区化肥减量整改工作开展专项督察,下发通报,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整改工作的落实。
三、多措并举实施
(一)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2021年在全市12个县市区集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104.48万亩,其中,早稻测土配方施肥222.27万亩,一季稻149.35万亩,晚稻246.60万亩,玉米20.31万亩,棉花12.07万亩,油菜270.34万亩,柑橘24.57万亩,蔬菜84.77万亩,其它74.20万亩,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
(二)大力发展绿肥生产。2021年在全市12个县市区推广绿肥种植面积共98.52万亩,全市范围内共创建29个绿肥示范片,绿肥示范面积合计65700亩。
(三)加速推进全市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2021年全市以蔬菜、柑橘、葡萄、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达5.24万亩,较2020年增加0.61万亩次,增加13.2%。通过示范引领,增强了广大种植大户节约用水,合理施肥和保护环境意识。
(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2021年,全市推广商品有机肥量108614.5吨,商品有机肥应用面积50.71万亩,推广堆肥等其他农家肥施用量370427.5吨,堆肥等其他农家肥施用面积55.57万亩,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包括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总量1493.70吨,高效新型肥料施用面积36.21万亩。
(五)推广机械精量施肥技术。2021年在全市大力推广机械深施肥面积129.41万亩,其中水稻侧深施肥面积70.44万亩。创办了“有机肥+机械深施”、“机械侧深施肥+配方肥”、“机械全层深施肥+配方肥”等多种技术模式,通过机械精量施肥,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2021年全市推广秸秆还田面积673.95万亩,主要推广技术为: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秸秆留高茬还田和秸秆堆沤腐熟还田,农作物秸秆还田总量340.60万吨。鼓励和支持农业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利用秸秆积制有机肥。全市秸秆还田率达81.36%,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基本杜绝,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稳步提高,化肥使用量逐步减少。
(七)积极引导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创建。常宁市为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衡阳县为市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选择水稻等作物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创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万亩示范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0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以上,示范区化肥用量目标减少3%、化学农药用量目标减少20%;同时创建千亩绿肥种植示范片和千亩新型高效水溶肥料推广示范片。加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此外,2021年全市创建50个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示范片,面积22.38万亩。
(八)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通力配合,多次召开全市化肥减量整改工作推进会、种植业化肥使用量统计调查工作培训会。2021年全市共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科学施肥等各类培训班85期,培训4.14万人,发放培训材料25万份,发放各种施肥建议卡20余万份。省、市、县三级根据辖区情况发布当地的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并就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撰写了“衡阳市化肥减量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媒体、广播及各个乡镇进行宣传并打印张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田间道”手机测土配方施肥app上万人次,印制APP使用宣传卡片上万份发放给农户,力争科学施肥理念深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