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部门动态 
农村居民如何科学建房选址?衡阳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进村入户
发布时间:2020-10-13 08:49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湘江河畔,依河而建的萱洲古河街在秋日暖阳的照拂下,显得静谧而温柔,游客结伴穿梭在狭长的小巷中,寻找诗意的美好。这些美好还得益于5年前的衡山县萱洲古镇滑坡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在第31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来临之际,10月11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行前往衡山县萱洲古镇滑坡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期)点、衡山县龙凤村松柏六组、衡南县花桥镇欧东村门冲组滑坡地质灾害点查看情况,普及灾害防治知识,切实提高我市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实现灾有所控、居有所安以及人地和谐的目标。

在衡南县花桥镇欧东村门冲组滑坡地质灾害点,有27户145名受地质灾害威胁。“下暴雨时,晚上根本不敢睡觉。”村民邓传中说出了他的焦虑,并用竹竿比画测量,记者看到紧靠坡体的厕所前后差了一寸多,“当时建的时候还是平地,现在这地越抬越高,愁啊。”而离他家不远的村民邓湘生家就更糟糕了,2019年7月的一场暴雨,山体滑坡直接将邓湘生家崭新的楼房撞折,留下断壁残垣。如今,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衡南县、镇、村的合力支持下,该隐患点设置了地质灾害警示牌,配备表面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专业监测设备,一旦山体有任何异动,相关责任人都可通过手机第一时间收到预警。“我们准备把邓湘生家这个房子设成一个警示点,向村民普及科学建房选址的重要性。”花桥镇镇长颜忠红说。

在衡山县龙凤村松柏六组,自今年4月以来,衡山县利用省专项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460万元对该地质灾害患点进行了治理修复。11日下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三级护坡基本成型,28根抗滑桩通过灌梁紧紧联系在一起,后续扫尾工作将在年底完工。 “这下真的安心了。”村民文仲冬向记者介绍说,自2010年以来,他这一片屋后就小滑坡不断,人心惶惶,去年7月,山体滑坡还损毁了3间房子。

据介绍,衡阳地处丘陵地区,众多的灾害中尤以地质灾害居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761处,其中滑坡1263处、崩塌200处、地面塌陷48处、泥石流17处、其它233处,受隐患威胁的群众7万余人。而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切坡建房。“切坡就像让山体‘断了条腿’一样。”湖南地质院306大队高级工程师颜晓莲解释说,切坡破坏了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再加上我市雨水多,两者作用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村民建房是刚需,如何做到科学选址,从而更好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衡山县探索了“三个合力模式”。据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谭湘衡介绍,该县通过县级、乡镇以及地质勘查专业技术队伍三方合力,在村民建房选址时就介入,通过专业团队勘测选址位置,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