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企业只需网上提交资料,再不用到现场交原件;参与投标只需在家点点鼠标,再不用四处奔波……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的推广和应用,彻底地“放”、有效地“管”、准确地“服”,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和“零跑腿”,着力打造流程简、效率高、服务优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一系列的新亮点、新突破、新成效,让人刮目相看,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依托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一件事一次办和零跑腿得以实现
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必然趋势,简要来说就是指公共资源交易全部流程在网上进行,全程留痕、可视化、可追溯,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彻底转变。自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在衡阳落地以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强有力推进完成了交易中心选址、平台和职能整合、平台建设、体制机制理顺等改革的“硬骨头”工作,交易中心更是将全流程电子化作为改革使命,不遗余力、雷厉风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加快平台信息化建设,“一网三平台”的全流程电子化骨架基本形成。
土地与矿产、国有产权早于2017年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发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实现不间断正常交易,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几乎为零。今年来,为推动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不见面开标目标,交易中心重点围绕全省“一张网”电子平台建设开展工作,精心谋划,反复论证,认真编制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电子化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提质改造电子评标室24间,新增不见面开标系统9套,建设不见面开标标准直播间1间,进一步夯实了网上交易基础。7月28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现场观摩演示活动举行,衡阳作为全省唯一的市州交易平台,参与省中心模拟开标评标演示;8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来湖南开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我市交易中心再次与省交易中心开展互动模拟演示,得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10月28日,省专治办莅临衡阳调研督导专项整治工作,该中心精心筹备,提供了高质量的视察现场,演示的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得到了省调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
全流程电子化的推广和应用,让已上线系统进场交易的项目,全部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电子标占比达到100%,远程异地评标基本常态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真正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和“零跑腿”,预计到今年底,可完成工程建设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170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0个,位居全省市州交易中心前列。
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活动
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加彰显
为深入推进省、市工程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标中监管,加大失信行为通报力度,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时刻保持清醒,直面问题和挑战,在“管”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现场交易秩序,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高度重视抓整治,自省、市工程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交易中心举全员之力,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交易中心首要政治任务狠抓落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紧跟步伐、对标看齐。充分发挥党组核心作用,党组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召开中心党组会、中心办公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带头在交易一线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共化解远程异地评标、专家抽取、现场见证、进场交易、线索移送等各类矛盾问题10余起,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在交易中心有条不紊开展。
高标要求抓整治。以省、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指南,结合中心实际提出了6项重点整治任务,主要涉及评标专家现场管理、开展大数据分析、落实联合惩戒、加快信息化建设、配合行政监管部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等,梳理出的工程建设项目“三多”现象(中标次数较多的公司、代理项目个数较多的公司、招标项目较多的公司),得到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严格落实“四类人员”在评标过程中退出评标室,即代理公司、业主监督人员、行政监督人员、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净化评标环境,解决评标过程中评标室人员混杂、责任不明、廉政风险高等问题;优化场地布局,设立启用集中见证室、集中监控室、专家专用通道、专家集中等候区、答疑室,让入场各类人员各归各位,避免接触和干扰,堵住潜在漏洞。
高效协同抓整治。扎实推进联合惩处,出台了专家现场管理制度和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现场管理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如实记录一起、公开通报一起,通报情况同时报送市专治办、市公管办及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今年来,交易中心已发布公开通报5批,涉及评标专家71人、招标代理机构4家、业主代表2人、业主评委2人等市场主体不良行为,震慑效果明显。同时,积极配合专治办,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标后审查评估,提供了有价值、有分量、有线索的评估报告;先后为省联合调查组、市纪委、市公安局、衡东县、常宁市、石鼓区、珠晖区等各级相关部门提供取证资料30余次,起底问题线索,充分发挥了交易中心第一现场作用。
树牢服务意识
助推企业在复工复产中轻装上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交易中心始终坚持平台见证服务定位,以服务市场主体为己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全面落实减费降负,据投标企业反映,近年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始终被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所困扰。交易中心闻讯而动,积极开展行业调研和政策咨询,尝试引进投标保证金担保制度,与投标保证金具有同等效力,投标企业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电子保函的购买投保,电子保函在投标截止之前为加密状态,投标人可下载加密凭证放入投标文件中,开标时电子保函自动解密进行现场核查,全流程信息加密,从源头防范信息泄露。电子保函的启用,不仅使得投标人在缴纳投标保证金的时候有了更多选择,而且鼓励让融资难的企业有机会参与到投标中来,公平竞争更加充分。据统计,自启用投标保证金担保制度一年时间,就为1500多家投标企业释放超过3亿元的资金压力成本,受到投标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此外,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交易中心抓紧完善平台“数字化”建设,开通网上缴纳交易服务费,既节约了办事时间,也节省了一大笔费用,截至目前,累计办理近1000笔,可为投标人节约差旅和交通成本100万元以上。严格按省、市发改委相关文件规定,免收4—6月份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费167.2万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传递了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帮扶。
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主动加强与各级各相关部门对接沟通,有力推动工程招投标、土地及矿产、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四大类项目应进必进,开辟进场交易绿色通道,主动放弃正常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增加开评标场次,保障了全市一批事关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场圆满交易,下半年以来平均每天完成交易项目15个以上,最多达到20个。今年1—11月,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2700个,成交金额371.80亿元,节约资金6.34亿元,增值资金6.81亿元,完成交易服务费5174.23万元。预计全年主要交易数据全面完成。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市委第十一届第十次全会已为我市“十四五”绘好图、定好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有如何新的责任与担当?那就是担负时代使命,集中精力办好分内事,踏踏实实做好当前事,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助力我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