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兵与衡阳晚报小记者们亲切合影
▲党史学习教育现场
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4月27日,石鼓区五一路小学衡阳晚报小记站者联合五一街道来雁塔社区共同开展 “聆听老兵故事 继承光荣传统”党史学习教育,五一路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及社区服务工作者共60余人参加活动。
▲衡阳晚报小记者采访对越反击战老战士雷章余
雷章余:没有中国军人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中国人民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于1964年7月28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某部队,是一名无线电技术侦察兵,我们的敌人不仅有美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份子还有越南的侵略者,虽然我们的武器不够先进,但是我们不怕牺牲,还是战胜了他们。”77岁的对越反击战老战士雷章余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的是坚强的斗志和勇气。“现在南海不太平,但是我们的国力强盛了,海军力量日益强大了,过去我们能战胜敌人,现在和将来不会惧怕任何敌人。”雷章余精神矍铄,目光坚定。
▲衡阳晚报小记者聆听老兵故事
“铭记历史,让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奋发图强,不断发展才有出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拿生命争取的”,五一路小学校长何晓燕要求全体小记者,继承光荣传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老兵李炳星讲述革命经历
李炳星:深藏功名27载,先后8次参加地、空核武实验
“我们只知道李爷爷1965年8月入伍,新兵在甘肃,后面一直在新疆,1984年退伍转业到衡阳电厂,一直居住在来雁塔社区,不知道具体在哪个部队,他家人也不知道。”来雁塔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凤介绍,直到27年后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87176部队出具一份负伤证明家人才知道李爷爷从事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此时,他才将自己荣获的10余枚立功勋章拿出来。
▲衡阳晚报小记者认真记录老兵故事
75岁的李炳星,历任雷达操纵员、班长、操纵长、副营长。1966年6月6日就荣立个人三等功,此时距入伍不足一年,先后参加8次地、空核武实验,由于离核武研究中心地段近,身体受到很大程度地辐射,加之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视力、听力都受到很大程度损伤。“我不是英雄,条件艰苦不算什么,流血牺牲也不可怕,我只是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任务。”李炳星说,我在部队工作的是绝密,纪律要求不能讲,所以我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勉励小记者们,锻炼好身体,学好本领,时刻准备报效祖国。石鼓区五一街道党工委委员、政协联工委主任王朝顺表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老英雄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
▲衡阳晚报小记者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秦武才
秦武才:17岁参军,21岁在“三八线”入党
谈起当年为何会去抗美援朝,87岁的秦武才打开了话匣。他说,自己3岁父母双亡,一直生活在伯父家中,自己也没上过学不识字,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征兵照片,请教别人后才知道是抗美援朝征兵,觉得保家卫国是每个国人分内之事,于是立马决定参军。
▲衡阳晚报小记者为革命老兵佩戴红领巾
“我们只能晚上摸黑行军,白天休息,休息时还要躲开美军的飞机,不能做饭生烟,只能席地而睡,地面的温度非常低,一觉醒来,身体都冻住了。美军是机械化部队,我们只有手榴弹,一旦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战友成片的倒下。” 1951年秦武才入朝作战,曾经的年轻小伙已至耄耋之年,但战场上的那些人和事却刻骨铭心。虽然自己多次在战场上立功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1岁时在“三八线”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了党组织,就有了家,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部队送我去学习了4年的文化知识,我当时最想做的事就是自己亲笔写下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结束活动后,老兵与衡阳晚报小记者手牵手一起在社区参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