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10点,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湘凌,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利凯,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吴开明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
刘湘凌:新闻媒体朋友们,6月23日-25日,我省将召开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距1998年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已经时隔23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我省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预示着供销合作社在历经6年的综合改革后,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下面,我就供销合作社过去6年改革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作简要介绍。
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升。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由2014年的第10名攀升至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第1名。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过程,实质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这个时代课题的过程。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是政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供销合作社新时代工作的根本遵循。
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是时代呼唤。新的历史条件下,供销合作社要打造成为在农村“带动合作经济发展”和“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国家队”,这是顺应时代的呼唤。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供销合作社推进联结到户、服务到户这“两个到户”,是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合作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是民众期盼。供销合作社成立至今,始终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坚持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当前在“三农”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没人种”、“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等,供销合作社有服务网络,有群众口碑,就有用武之地。
供销合作社要加快建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是供销合作社在新时代的职责使命。
我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系统销售总额从综合改革前2014年的90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73亿元,资产总额从346亿元增至633亿元,经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省系统共有市州社14个、县级社112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全省108个县级社设有监事会。
三是基层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基层社总资产达到201.28亿元、利润总额25.41亿元。县级及县以下基层社对全省系统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14年不足40%增长到2020年的85%。
四是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省系统土地全托管面积645万亩、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3084万亩次。完成农副产品购进额1187亿元、销售额1362亿元。
五是脱贫攻坚贡献明显。指导40个原国家级贫困县1149家供应商进驻“扶贫832平台”,带动贫困人口12.8万人增收,帮助贫困地区培育打造品牌43个。省茶业集团年均采购贫困地区茶叶1.2万吨,省蜂业协会指导开展蜂业扶贫,带动2.5万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二、我省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未来五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一是着力打造产业服务平台。通过积极实施集团化战略,以资产整合、重组方式,进行“产权、契约、要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发展壮大社有企业,推动跨区域的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的纵向整合,集聚优势发展力量,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有代表性的高质量发展的社有企业。
二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广泛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争取到2025年末,全省系统农资供应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冷链物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电子商务“四大板块”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贯通,“服务到户、联结到户”扎实推进。
三是深入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市供销合作社的服务网点建设,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有机衔接为城乡供销合作社紧密合作的重要抓手,推进城乡要素互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模式创新。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项目开发带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产品定单生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继续牵头组织办好“湖南茶业博览会”。参与“832平台”运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
此次,即将召开的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我们将认真总结综合改革六年来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谋划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期间拟安排签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湖南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
发布结束,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湖南日报记者:刚才您介绍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请问湖南在推进综合改革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供销合作社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湘凌:
我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大体上可以用“高站位、新思路、出实招、解难题”四句话进行概括:
一是高站位。2014年以来,全省自上而下层层成立高规格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供销改革《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各部门配合支持、基层大胆探索、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改革大格局。
二是新思路。从2014年开始,我省逐步开展“供销改革试点县”“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和规范化县”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惠农综合服务体系。2017年,在岳阳市创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示范市”,进一步加大了综合改革的力度。2019年,提出了“三大体系、五级贯通、覆盖到户”改革目标,按下了“整省推进”的“快进键”。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以联结到户、服务到户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到户”工作,探索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供销改革典型模式。
三是出实招。可以归纳为“四个一”:每年组织一次关于供销改革的全面调研;每年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一份推动供销改革的文件;每年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一份成员单位《责任清单》,落实了100余项改革任务;每年对市州供销改革进行一次评估,并建立了每月调度通报机制。
四是解难题。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省直有关单位共同破解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土地确权登记、基层社登记注册等诸多历史性难题。
从今年起,我们计划实施“12345”工程,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助推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内需发挥积极作用。“12345”工程主要内容是:
“1”就是一个集团,省社将通过实施集团化战略,加快资产重组步伐,组建“湖南湘供销产业集团”发展平台,进行“产权、契约、要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跨区域的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的纵向整合,提升服务水平。
“2”即推进联结到户、服务到户“两个到户”,通过不断加强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让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联系更加紧密。
“3”即发展湘茶、湘果、湘菌三大产业。我们将发挥供销产业集团和行业协会优势,通过整合产业优势资源,进行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4”是做强四大板块。下一阶段将着重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供销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等四个方面。
“5”是实现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贯通。乡、村供销合作社以走村串户、预约服务、订单服务为主的方式,将相关经营服务覆盖到户,让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再一次回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
湖南卫视记者: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推动改革、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备了什么基础条件?
吴开明:
一是在建设为农服务体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初步建设了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省系统的乡镇社达到1694个。其次,初步建设了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惠农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省系统已建成109个县级惠农服务公司和一大批乡村惠农综合服务网点。
二是在拓展为农服务内容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积极拓展为农服务内容。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全省系统积极开展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的规模效应,积极发展综合合作服务。与金融机构合作,降低资金筹集成本。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帮助农民享受便捷、优惠的物流服务。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
三是在丰富为农服务手段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线上线下结合,优化服务体验。采取“1+N”模式,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打造1个为农服务的核心平台,再按照市场规则精心挑选“N”个拥有为农服务理念、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具有良好信用的社会企业开展合作。
四是在提升为农服务实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系统做好工业品和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下行;以“832”等电商服务平台为依托,推动农产品上行。全省系统指导40个原国家级贫困县1149家供应商进驻“扶贫832平台”,2020年销售额9.2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快推进“两个到户”持续努力,大力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发挥更大作用。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省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国家队”,在贯彻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促进湖南农业发展,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杨利凯:
省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全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国家队”“生力军”的作用。
一、 助力三个千亿产业发展。省供销合作社聚焦特色品牌,推进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从而推动湘茶、湘果、湘菌三个千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湘茶方面,围绕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潇湘绿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培育“五彩湘茶”公共品牌,推动产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品质效益”“品牌效益”转变,实现全省茶产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
湘果方面,持续办好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集中展示湖南水果品牌,引导主产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湘果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湘果出湘。
湘菌方面,以“研究所+龙头企业+基地”发展模式,着力开展“振兴湘菌”产业专项行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优食用菌品牌,打响“湘菌”公共品牌。到2025年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350亿元,到2035年,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1000亿元。
二、做强做大四大板块。
一是继续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全省主要乡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末,力争成为我省农资供应主渠道,发挥好农资供应“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二是着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全省系统将继续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全省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平台,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村级回收+乡镇转运+县域分拣加工+省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是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湖南供销“1+5+N”冷链物流体系工程,即1个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公司,长株潭、环洞庭、大湘西、大湘南、湘中5个冷链物流仓储区域配送中心,若干个县级基层网点,构建覆盖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供应链保障体系。
四是全力推进供销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根据湖南农产品产业发展需求,在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建设集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寄递等为一体的集配中心,形成以销带产、以销促产、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联动的产销模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推动“湘品出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