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的‘医院’”,几名当地村民手指一栋两层小楼介绍。记者走近一看,药房、诊断室、输液室一应俱全,几间房里都有病人在输液,“换药”“拔针”等呼叫声不绝于耳,全科医生唐放一瘸一拐地应接不暇……
这是祁东县白鹤街道帆丰社区医务室。16年来,残疾人村医唐放一个人坚守在此,守护着周边18个村民小组近2000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用其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段“医者仁心”的传奇。
今年38岁的唐放,2岁时因突发高烧致小儿麻痹症,也落下了终生残疾。1998年,他初中毕业考上了衡阳卫校。毕业后,分别在汨罗县中医院和祁东县中医院实习。2005年,村里因老医院倒塌,就在旁边修建起了社区医务室,但找不到全科医生,遂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唐放认为,自己是本乡本土人,有责任守护乡亲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于是,主动申请回到社区当一名村医。
当时,与许许多多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唐放“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才使医务室“五脏俱全”。从那时起,他拖着瘸腿,足迹遍布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出诊,或者请到医务室救治。年复一年,谁家的人有什么病、吃的什么药、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附近村组居民谁有什么问题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把孤寡老人、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不论患大小疾病,不管有钱没钱,都上门为他们诊治,坚持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有时一晚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即使是大年初一,他也没少出诊。
村民彭云秀因患心脏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他都立即出诊,为病人进行治疗。有时候输液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一个寒冷的冬夜,村民周笃意急性病发作,给唐放打来电话,唐放二话不说赶忙穿好衣服,直奔周笃意家,进行抢救,直到转危为安……
16年来,社区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唐放不仅坚持为乡亲们测体温、量血压、做测试、做体检,还给许多老人建立起健康档案,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的老人,更会定期随访。由于腿不好,唐放出诊一般骑摩托车,有些地方骑不了车,他便背着药箱,慢慢跋涉,一步一个脚印。
目前,唐放负责的社区0-6岁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到93%,老年人面访健康管理率达到80%,辖区结核病和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100%,每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都名列祁东县前茅。2020年,在市“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中,唐放荣获“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