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部门动态 
首倡法治“文明风” 奏响小区“和谐曲” ——衡阳国家高新区第一个“法治物业”示范小区见闻
发布时间:2022-07-29 08:27      来源:衡阳国家高新区     浏览量:
字体:

绿树掩映之中,一幅幅生动清新的法治漫画、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法治故事、一组组充满创意的民法典宣传图案……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衡阳国家高新区高岭办事处采霞社区和馨苑小区,浓郁的法治文明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法治元素有机融入。

小区居民每天在闲庭信步或休闲锻炼之中,就轻松获取了法律知识。经常在小区锻炼的刘阿姨说:“民法典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耳濡目染中就能学法,确实很方便,也很实用。”

和馨苑小区共有4栋340户,居民1000多人。为进一步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和物业服务效能,切实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家门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小区与法治小区,和馨苑小区率先创建高新区第一个“法治物业”示范小区。

2022年,高新区整合升格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果断践行理念创新——厚植“首位”意识真抓实干,树立“不争首位就是末位、不拿先进就是落后、不在上游就是下游”的鲜明导向。

采霞社区积极践行“首位”理念,以“党建、法治、创新”为引领,结合和馨苑小区实际,首创“12345”工作法。 

采霞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志明向记者介绍,“1”就是以党建为引领,“2”即以法治小区、清廉小区创建为抓手,“3”即以社区、物业管理、业委会为主体的小区党支部,“4”即以法律宣传、文明创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关爱、文化教育4项服务为核心,“5”即指依托矛盾纠纷志愿调解队、文体活动志愿宣传队、未成年人志愿辅导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志愿护卫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系列活动。

今年初,多位业主在和馨苑小区微信群反映,北面小区外一租赁户养了3条狗,深夜汪汪大叫吵得大家睡不着觉。小区党支部知悉情况后,第一时间调查核实情况。党支部副书记欧阳耀飞带上法律志愿服务队,上门找到租赁户主,耐心宣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94条明令禁止相邻不动产之间不可量物侵害(含污染物、噪音等)。最终,租赁户主同意妥善处理犬吠扰民问题。

“换做以前,处理此类问题,邻里之间难免吵架。现在好了,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了,再棘手的问题、再复杂的矛盾都可以用法律来解决。”欧阳耀飞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12345”工作法已初见成效,和馨苑小区居民学法尊法、守法护法成为新风尚,正在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厚植“标准”意识“五有五无”对标发力

“标到事,事到岗,岗到人,人有责,责有行,行有范”——这是衡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的18字要求,比的不是投入,而是管理。

和馨苑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梅芳兰在接受采访时说,“‘法治物业’优质服务标准,就是实现‘五有五无’。我们按照标准化、法治化、信息化的要求对标发力,争树标杆,争做典范。”

梅芳兰介绍,“五有”标准指的是有良好的法治保障、有健全的自治组织、有优质的物业服务、有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有智慧小区安防体系;“五无”标准指的是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因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引起的集访和越级信访、无涉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乱搭乱建现象、无灾害事故。

记者乘坐和馨苑小区楼栋电梯,发现里面放置了驱蚊香包;在小区内部道路绿化带上,文明饲养宠物温馨提示格外醒目,沿途多处还备置了拴狗绳及方便袋;在小区门口,记者品尝了供快递人员、环卫工人等路人免费饮用的凉茶。

陈姓业主告诉记者,每逢三月三、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佳节,小区都分别向特定群体赠送地菜煮的鸡蛋、长寿面包、八宝粥等食品;每逢变天下雨,物业管理人员都会义务跑到楼顶帮助业主收拾衣服与被子;小区定期组织义诊、小家电维修、缝补衣服、磨刀等便民服务;寒冷冬季,小区保安免费给业主冲洗电动车和地毯……细节见真章,暖心实事一桩桩,受到广大业主的交口称赞,小区物业管理因此荣膺五星级物业服务项目。在每年2次的不记名调查中,业主满意度均在95%以上。

在“法治物业”示范小区验收材料中,物业管理公司自信地给“五有”打了100分。更难能可贵的是,自2015年6月小区被物业管理公司接管以来,7年多时间一直保持无治安刑事案件等“五无”纪录。

记者还在和馨苑物业服务中心公示栏看到,业委会“晒”出了2021年度小区收支明细,电梯广告、停车位租用费等账务一目了然。据梅芳兰透露,该小区同时还在创建清廉小区,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小区治理全过程。

厚植“法治”意识奏响和谐“三部曲”

现代住宅小区里,大多数居民白天上班,晚上才能回家,如何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如何提高居民的法治素养?

“居民所想我所为、居民所需我必为。通过宣传,厚植居民‘法治’意识,使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能够运用法治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与此同时,搭建线上普法、政策解读、协商议事、监督评价平台,促进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深度匹配。”刘志明思路十分清晰地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和馨苑小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对小区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着力推动小区党员、楼栋长、网格员、民警四方联动,目前收效良好。并广泛动员知法守法、明理尚德的小区居民争当“法律明白人”,集聚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队以及到社区报到的机关党员等“N资源”,画出小区依法治理最大同心圆。

刘志明介绍,制定小区集体公约等自治规章制度,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明确“小区物业服务清单”“业主委员会权责清单”两张工作清单,厘清小区治理相关事务,通过“小事居民治、大事物业办、难事大家商”,促进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职并接受监督。

“下一步,小区还将打造‘援法议事’阵地,为小区居民学法用法和协商议事提供便利,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通过‘定期值班+预约服务’的形式推动社区法律顾问和其他法律服务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仲裁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切实提高小区居民法治素养和法治获得感,奋力打造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小区。”刘志明表示。

“和馨苑小区创建‘法治物业’示范小区,奏响和谐‘三部曲’所探索的经验与路径值得复制和推广。”和馨苑小区法律顾问周围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入分析,“首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与活动,在居民的心里播下法治的‘种子’;其二,着力让其‘生根发芽’,不断提高居民的法治素养,真正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培育浓郁的公平正义、遵纪守法的法治氛围;其三,通过探索‘社区治理小区化、小区治理物业化、物业治理法治化’的治理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让法治文明浸润乃至主导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小区的微和谐带动实现社会的大和谐。”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