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早稻已进入全面丰收期。7月28日,在衡阳县利民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烘干中心,记者看到铲车正将刚从田间收割回来的稻谷转运到烘干中心,倒入斗仓中,再经过提升、分仓后,便正式进入烘干程序,经过20小时左右的循环烘干,稻谷就可出仓。
看着烘干出来的一粒粒金黄稻谷,今年种了1500亩早稻的种粮大户王水斌开心地直嚷嚷,“这个水稻烘干设备真是太好了,以前水稻收上来要到处找地方晾晒,若是天气不好耽搁了,稻谷还会发芽……现在收割上来的水稻经过这个机子‘走一趟’,就可以拉回粮仓储存或者直接拉去碾米,真是省时省力。”
一直以来,晒谷都是农忙“双抢”时节种粮农户的烦恼。因为,抢收回来的稻谷只能在马路、空地上翻晒,不仅需要看天“吃饭”,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以前,农户收割回来的稻谷,要在高温天气下晾晒3天才能达到收购标准。现在使用水稻烘干机,从农田到粮仓一天时间都不要,一台机子一天能烘干20多吨稻谷。我社共有12组烘干机,不但解决了合作社内所有稻谷的烘干问题,还能帮助周围村民开展代烘干服务。”王水斌告诉记者,水稻机械化烘干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干燥单纯依靠自然阳光晒干的传统方法,降低成本,减损增效,效率更高,且不受天气影响,使谷物及时快速烘干后达到理想的储存状态。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了解决稻谷收割后的晾晒难题,近年来,我市加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等在购置和使用烘干机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建设起水稻机械化烘干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41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共有水稻烘干机650余台套,日烘干能力达12000吨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稻谷烘干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