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随着全面入伏气温不断升高,全市电网负荷持续攀升。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我市电网负荷于13日创下了夏季新高,达到360.5万千瓦,同比增长16.97%。目前,全市电力供需总体平稳、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第一波最大负荷360.5万千瓦出现在7月13日21时39分,较去年夏季最高负荷水平(334.9万千瓦)提前46天,当日用电量7040.15万千瓦时,双双创下夏季历史新高。电力和电量双创新高,既有受持续高温影响,居民降温用电需求急速上升的原因,也有经济加速复苏,株冶、衡钢、二七二、先导新材、蔡伦纸业等一批工业企业用电持续增长等因素。
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上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93.8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47.3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占比超过50%。各项数据彰显出衡阳经济社会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助推衡阳电网用电负荷持续走高。
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持续可靠供应,全市上下严格按照“保安全、保民生、保发展”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市发改委和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等同心协力,积极打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全力应对此轮严峻“烤”验。
针对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市发改委科学研判,精准调度顶峰出力;组建电力保供专班,强化部门协同;大力倡导错峰用电,特别是引导用电大户错峰用电。火电作为电源保供“主力军”“压舱石”,全市各火电企业坚持“应发尽发、稳发满发”,电煤储备和机组发电能力均达到历史同期最佳水平。
今年迎峰度夏以来,新能源的保供作用凸显。6月份以来,全市风电最大出力达到40万千瓦,光伏最大出力达到20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极端天气中,储能电站发挥着重要的调峰作用。我市辖区内已投运的两个储能电站(大唐耒阳电厂化学储能站和祁东白地市彭家湾储能站)在午、晚高峰时段,最大放电电力超过20万千瓦,实现了灵活顶峰。
此外,一批电网重点工程相继投运,令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底气更足。6月30日,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助力衡阳乃至湘南地区供电能力提升20%以上,该项目也是“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首个投产送电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同时,衡阳船山-湛佳塘22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顺利投运,为衡阳及湖南电网迎峰度夏保供注入强劲动能。
供应有保障,电网运行是否安稳?面对迎峰度夏用电负荷持续增长态势,国网衡阳供电公司提前谋划,积极备战,通过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负荷精细管理、持续加强设备特巡检查力度、开展应急演练等各项举措,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坚决守住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目前,该公司已完成第一轮迎峰度夏期间夜巡测温,重点针对缺陷设备迎峰度夏期间可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电流进行最高热点温度预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公司还组建了14支抢修队伍,611名应急抢险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以最快速度实施电网应急抢修,全力保障电网安全供电。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迎峰度夏期间,若后续出现新一轮持续性高温天气,且与工业负荷充分释放叠加,我市用电负荷有可能再创新高,极端情况可达380万千瓦。我市将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抓好电煤储备、电网运行安全,着力提升电力负荷管理能力,精准组织错峰用电,以电力保供之“稳”促经济发展之“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