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4 08:18 来源:衡阳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次
“只有一条消防通道,还被杂物堵塞,存在安全隐患……”11月8日,衡阳市石鼓区五一街道望城路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员刘蓉蓉早早来到属地进行安全巡查,把发现的安全隐患都一一记录在案。而这样的记录,她今天一共登记了33条。当天下午,珠晖区酃湖村民集中区某酒店业主黄先生带着记者参观了酒店新添的安全设备。“价值8万元。”——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安全工作的“豪气”。据介绍,当地一共投入了4700余万元,一些挂牌督办的隐患及时“摘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更有力的安全保障。而“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衡阳在行动”专栏简报也来到了第63期,本期的内容有对打非治违的安排部署,有对非法煤气、非法烟花炮竹等重拳治理;而早前两天,衡阳市集中曝光了今年第九批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典型案例,向全社会对非法生产、无证上岗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不留情面。
铸牢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成立了13个专委会,建立起61条安全责任链,狠抓落实“强链”,查漏补缺“补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今年1-10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分别下降21.05%和21.14%,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交出了高分答卷。
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三坚决两确保”工作目标,大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坚决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标准要求。在去年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的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印发《衡阳市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安全责任链》的通知,明确建立起13个专委会(安全链),全部由市领导担任“安全链长”,由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全链副链长”。建章立制,理顺责任。按照安全责任链的分工,我市理顺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切实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业务相近”原则明确了仓储物流、外卖配送、密室逃脱、私人影院、直播(电商)带货等19个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同时,综合运用专项督导、建议提醒、约谈通报、警示曝光、挂牌督办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各级各部门抓落实、负责任、见成效。据统计,今年1-10月,市领导带队督导安全生产工作317轮次,检查企业661家,发现并交办安全问题隐患1863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尤其是重要节假日,市委书记刘越高、市长朱健、常务副市长于新凡分别带队,各级各部门分头行动,深入一线检查安全生产、守护百姓平安。
今年1-10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分别下降21.05%和21.14%,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在消防火灾中,共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587人,抢救和保护财产8600万元;一般森林火灾起数下降80%,无人员伤亡,为近5年来同期最少;全市消防救援机构共检查单位11099家、督改隐患16789条……数字是冰冷的,但背后牵涉的是千家万户的温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格化管理能够在应急响应中,快速动员力量,斩断“事故链”,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源动力”。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它是指将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人负责,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人民群众生动的把网格专员形容为“小巷总理”。每一位网格员实行了“三包机制”:包宣传、包巡查、包上报。他们都有明确的职责清单和任务清单,里面有关于巡查排查、上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配合救援、安全宣教等10余项内容。同时,区街道应急办和区应急管理局(区安委办)还会不定期给网格员进行基础业务和专业能力培训。据了解,石鼓区有序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以片区、楼栋为基础,以“常住户50户、同步纳入户籍户,总户数不超过100户”为标准,共划定433个网格,其中农村68个,社区365个,辖区内非常住户籍人口、商铺、饭店等同步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了网格划分“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石鼓区青山街道应急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每个社区实行了网格化,按照预案引导开展救援,打造‘3分钟出动微型消防站、10分钟疏散周边群众、15分钟救援车辆实施救援’的应急救援模式。哪怕出现了事故,也能把伤害降到最低点。”实际上,像这样的“安全生产网格员”已遍布衡阳的各个社区。全市建立起了从市领导、责任部门到网格专员的全链条安全管理,建立起了从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到上报反馈的全链条整改机制,建立起了从事故预案、现场处置到应急救援的全链条救援模式,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拥有了“安全感”。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市排查录入全国系统的重大事故隐患1303条,已整改1025条,整改率78.66%;纵深推进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整治、“多合一”、厂房仓储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应立尽立”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02家、整改82家(含往年存量),整改了国务院安委办挂牌督办的酃湖片区居民自建房等一批消防隐患。新建的消防救援站距酃湖村民集中区最近处 400 米、最远处 2000 米,不仅能够快速响应酃湖乡、大学城的四所高校的消防救援,还能保障高铁东站、酃湖万达等周边地区的实际需要。片区居民毛纯高兴地讲起了整治前后的变化:“2022年我们这片存在消防安全问题,大家住得不放心。这个事情还被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挂牌督办。后来经过9个月整改,我们旁边就是消防站,乡里还成立了酃湖消防所,打通了9条消防通道、铺设了消防管网,村里消防设施设立齐全,我们住着就安心了。”
家住青山街道西湖一村社区的陈阿姨有着同样的体验:“我在西湖社区住了30多年了。以前人车不分流,车子经常堵路,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现在整治后,小区车辆停放整齐,安全疏散有指引牌,消防通道都是两车道了。我们也经常听到安全知识广播,接受培训。住在这里舒心又安全。”
全民宣传“补链”,典型案例被应急管理部作为经验推介
“曝光台”“警示教育”“应急科普”……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系统,压实宣传责任、创新宣传思路,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宣传渠道,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新闻宣传,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这个转变,实际上就是一个“补丁机制”——让人人变成安全生产的执行者、监督者和思考者。因为安全生产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维护安全生产的同时,自身也在接受着发展变化的考验,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能够在动态中发现问题、及时打上“补丁”。“实际上,今年的安全链长制度算是一个‘补丁’。”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行链长制度,把原来没有考虑到的决策、督察和整改力度,管理机制中不畅通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通过动态管理,及时补上链条中的漏洞和缺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五进”活动,在各级主流媒体开设“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重大事故隐患整治进行时”“应急科普”等专题栏目,面向发放《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致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一封信》《安全生产有奖举报》等各类宣传形式,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来关注安全,参与安全,做好安全。面对重点个别出现的火灾和突发安全状况,我市有针对性的打上了“补丁”:印发了《关于整治提升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措施》,开展了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专项督导,公开征集打非治违相关线索并进行严厉查处。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299家,公布典型执法案例31个。其中,我市推送的“隐瞒下井人数、未配专业矿长!矿山领域典型案例”“杨某生、张某十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醇基燃料)案”和“肖某平等非法生产烟花爆竹产品案”“湖南省富生钢结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胡某涛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案”“祁东县永发食品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胡某明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案”等典型案例被应急管理部官网作为经验推介。市应急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急人”将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能力素养,保持斗争精神,完善制度方案,持之以恒地将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下去,为加快推荐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新衡阳提供坚强的安全支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