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部门动态 
新春走基层丨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历时1年多记忆“拼图”,成功帮助流浪者寻亲回家
发布时间:2024-02-22 09:08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新年伊始,节后上班开工,2月20日,衡阳市救助管理站顾宏俭收到了一件来自新疆的包裹,包裹十分厚实,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后,一面鲜红的锦旗展现在面前,顾宏俭发现锦旗上的落款是2018年,为何这面锦旗“迟到”了6年,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收到锦旗。

一面锦旗勾起了顾宏俭一段尘封已久的回忆,2016年7月,衡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在街头游荡的流浪汉,神志不清,不知在街头流浪了多久,由于精神异常,为了让他得到更加专业的照料和看护,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将他安排到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进行救治照料,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前去看望。“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寻亲小组工作人员反复询问相同的问题,流浪汉要么三缄其口,要么答非所问,每次只能从他含混不清的只言片语中获得极少量的信息,寻亲犹如“拼图”,身份迟迟得不到核实。

▲寻亲小组工作人员护送刘刚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

从含糊的发音变成具体的地址,犹如大海捞针,救助站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问询核实,寻亲小组工作人员终于从他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出并拼凑出“刘刚”“乌鲁木齐”等为数不多的有用线索,通过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管理站协查了解,查询到,200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有一位名叫刘刚的精神残障人士走失,并通过其家人辨认照片、视频后得到确认,最后一块“拼图”终于被补齐。

2018年9月,在外流浪达17年的刘刚,在寻亲小组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年迈的父亲刘正平深情地望着走失17年的儿子,在接领表上颤巍巍地签上名字,特地自外地赶回来的大姐早已泣不成声,她说:“这么多年苦苦寻找,都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今日见到弟弟,仿佛就像在梦中重逢。”“儿子的精神状态比走失前好多了,这些年受到了悉心照顾,感谢衡阳,感谢衡阳市救助管理站。”2018年,刘正平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想寄赠给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却家庭不幸遭遇变故,锦旗一直珍藏在家中,迟迟没有寄出,2023年年底,刘正平一家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刘刚的生活托底保障得到了妥善解决。每逢佳节倍思亲,龙年春节前夕,刘正平致电衡阳市救助管理站。“感谢当年暖心救助刘刚,让咱全家人幸福团圆。”他拿出珍藏已久的锦旗,寄送给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愉快地收下了锦旗,并合影留念。截至2月21日,今年(2024年),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已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207人次,帮助34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顺利返乡与亲人团圆。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