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衡阳商务工作怎么干?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衡阳将围绕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消费持续扩大两条主线,进一步扩大投资效益、提升外贸活力、激发消费潜能,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今年全市商务工作奋斗目标是:招商引资2000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7%以上,力争对非贸易额实现翻番;对外实际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以上。
扩大投资效益,力争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0个以上
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坚实基础,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我市将聚焦扩量提质大招商,提升引资规模层次。
我市将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开展龙头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三商联动”,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四链融合”,参加进博会、旅发大会、中博会、中非经贸洽谈会、沪洽周、全球湘商大会等国省重大招商活动。同时持续擦亮“五张名片”,加大核技术应用、输变电、盐卤化工、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和十大优势产业招商,突出特色产业园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2000亿元以上,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0个以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0个以上。
此外,将开展好“湘里乡情话发展—与湘商面对面”活动和“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返乡创业”行动,不断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力争2024年“湘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新增注册企业150家以上。
为进一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努力将服务“软实力”转化为发展“新引擎”,进一步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降低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物流、融资等要素成本。发挥“五制一平台”作用,全力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
提升外贸活力,力争对外实际投资额突破1800万美元
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衡阳将坚定不移地优服务、兴业态、拓市场、强平台,通过“大开放”提升外贸活力。
我市将建立健全外贸服务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引进外贸实体企业支持政策和“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外贸“破零倍增”攻坚行动,打造一批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计划组织1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重点境内外展会。
同时,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中国(衡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8亿元大关,增长10%以上。支持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贸易,推动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突破300家。
我市还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持续抓好“投资带贸易、投资带工程、外经促外贸”融合发展,力争对外实际投资额突破1800万美元,增长8%以上。
此外,全面推动开放平台优化升级。高效运营中欧(中亚)班列和湘粤非铁海联运衡阳集结中心等贸易通道,力争全年开行中欧(中亚)班列60列以上,开行湘粤非铁海联运240列以上。加快推动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建设和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打造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枢纽+网络”陆港型物流枢纽。
激发消费潜能,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空间最广、潜力最大的。我市将以“消费促进年”为引领,抢抓中央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机遇,进一步激发消费新潜能,创新消费场景,让拉动经济的消费“马车”加速驰骋。
充分发挥消费券等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围绕绿色、智能、适老扩大家居消费,推动汽车、家电、手机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县联动开展“乐享消费·惠购雁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惠购湘车”等主题节会10次以上,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加大对限上批零住餐主体支持力度,全年净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40家以上。
以新业态提升消费,发展数字、绿色、健康、国潮消费,打造“智慧+”“景区+”消费场景,持续打造省市夜经济集聚区和示范街区,点亮“夜经济”。持续开展“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推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即时零售、海外仓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推动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向场景化、体验式消费业态转型。
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打造1-2个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核心商圈,新增3个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在市城区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大力推进“全国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积极引进商贸龙头企业,推动一批知名购物中心、零售品牌、高端品牌落户衡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