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我们都会怀念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在生命行至终点时,将最后的光和热洒向人间,为在绝望中等待的患者带来新生,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石,用大爱诠释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是人体器官捐献者。
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为深切缅怀纪念角膜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4月2日上午,由衡阳市红十字会主办,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衡阳爱尔眼科医院、衡阳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衡阳新生健康快乐之家协办的“生命·礼赞——2024年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衡阳市万福陵园举行。
生命礼赞,向人体器官捐献者致敬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偏僻一隅,衡阳市万福陵园显得格外肃穆。捐献者家属代表们手持花束,轻拭墓碑上亲人的姓名,轻声诉说;参加活动仪式的工作人员怀着崇高的敬意,向捐献者鞠躬默哀。大家知道,虽然有人已经长眠于此,但他们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意义。
▲衡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晴介绍我市遗器官捐献工作进展情况,号召全社会参与遗体器官捐献工作。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opo主任谭书波对捐献者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
“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自愿到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意愿登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走一趟‘新的人生’。”衡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晴介绍,衡阳市自2011年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以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24186人,累计实现器官捐献293例,捐献大器官796个,捐献遗体35例,捐献眼角膜51例,向全社会展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铭记在心,是对捐献者最大的尊重
角膜捐献,不仅是一项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一场光明的接力。“如果有一天我离开的话,爸爸妈妈一定很难过吧,能不能把我的角膜或者其他能用的器官捐献出去,这样也相当于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了吧。”这是22岁的小冯在面对病痛折磨时留下的话。2023年4月,在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衡阳接收站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这名勇敢无畏的00后少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义无反顾加入“光明接力”——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帮助身处黑暗的角膜盲症患者重获光明。
▲志愿者们赠上鲜花,深切地表达着对捐献者们的思念和敬意。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像小冯这样的大爱之人还有很多,哪怕自己也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却在人生终点,捐献自己的器官挽救素昧平生的患者,或者留下无限光明,这都是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致敬所有捐献者,你们留下珍贵的生命礼物
“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及角膜捐献意识的缺乏,致使角膜捐献者少之又少,而角膜材料稀缺导致角膜盲症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只能在黑暗中生活。”衡阳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专科主任张星慧热切呼吁,希望更多人了解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让更多在黑暗和绝望中的患者重获新生、重见光明!
▲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杨莎莎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遗体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中。
衡阳爱尔眼科医院作为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衡阳接收站,自2016年成立至今,共接收角膜51片,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家属的完全理解与支持,使得一个又一个濒临绝望的生命得以重新绽放。
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致敬角膜捐献者们的伟大精神,共同为推动光明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