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部门动态 
衡阳这支年轻的支教队伍,用担当和情怀书写精彩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29 08:49      来源:衡阳教育     浏览量:
字体:

“三区”支教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人才支持计划,衡阳市高度重视支教工作,2015年至今共选派近千名老师赴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2023年9月,衡东县和祁东县13位老师积极响应,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支教,以勇毅的担当、炽热的情怀书写了衡阳市湘西支教工作新篇章。

支教路上,勇毅担当的是责任

支教老师告别家人和朋友,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定和从容,把异乡当家乡,把学生当亲人,毅然承担所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特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放光彩,得到了支教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及永顺县教体局的充分肯定。

衡东县杨林镇贺家桥联校陈瑶老师不畏支教学校的条件艰苦,不嫌所教学生的基础薄弱,一切重新开始,一切用心面对。她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辅导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规范他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成绩。她喜欢用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学生的成长转变,然后将所记提炼成所悟所得,固化为经验,转化为成果。她的文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获得了湖南省教育厅“支教路·‘三区’情”征文活动一等奖;她的事迹得到了永顺新闻盘点2023“市帮县县扶乡”谱写“衡永一家亲”新篇章的专题报道。2023年,陈瑶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支教老师。

支教路上,轻舞飞扬的是青春

这是一支年轻的支教队伍,年龄最小的22岁。他们把对亲人的挚爱、对恋人的眷念深藏心底,毅然选择在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展现青春的魅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尹佳伟是一名00后小伙,来到支教学校看到了一群留守儿童。尹佳伟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就“自降身份”,不把自己当让人敬而远之的老师,而是化身可亲可近的朋友甚至是大哥哥。他的课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们轻松愉快的学习,课堂外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开展文体活动。他把业余时间用在辅导学生作业、培养学生特长上。他看到困境学生有所缺、有所需,利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起爱心募捐活动,一盒盒文具、一件件冬衣、一笔笔捐款,从四面八方汇来,如股股暖流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尹佳伟用青春的感性演绎暖心的故事,同时用师者的理性探索教育的真谛,他与另一位年轻老师文永共同研究的课题《融入地方红色基因开展少先队红领巾争章活动研究》被列入省级重点课题。

支教路上,难分难舍的是深情

支教的期限是一年,支教老师收获的深情却是永远。每一位支教老师在付出的同时,收获着一份份来自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尊敬、爱戴和感激。支教经历成为他们永不磨灭的记忆。

杨冬梅老师执教的班上有一个叫小蔚的学生,原本表现优异,因为生病多次请假后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小蔚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务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得知小蔚开始不愿上学后,学校老师多次进行了上门劝导,特意从外地赶回的小蔚爸爸也劝说无果。杨冬梅老师挺身而出,一次次深切的关注,一次次亲切的交谈,一次次殷切的勉励、肯定和表扬终于消融了小蔚冰封的内心,小蔚不再旷课、迟到、厌学,性格渐渐开朗,成绩逐步提升,重新融入了班集体。

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衡阳市到湘西永顺县支教的13名教师用眼里的光、心中的爱,赋予支教工作以丰富与深刻,他们是衡阳市教育事业中最可爱的人。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