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个雨后的下午,彭状元祠堂显得十分平静。一座古宅,一亩方塘,鸭子在水面悠闲地游荡,屋檐下的桂花树正奋力沿着马头墙向上生长。夏至未至,正是一年中的好光景。
与网红景点的人声鼎沸截然不同,这里清冷、凝重,甚至还带着一点孤傲。作为清代状元彭浚仅剩不多的历史遗存,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周末带着孩子到这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亲子游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彭浚是何许人?他是清嘉庆十年(1805)科考的第一甲第一名,是湖南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也是从岳麓书院走出去的唯一一位状元。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坛领袖人物,他担任过道光皇帝的老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走上了古代“特级教师”的巅峰。在道光年间,彭浚历任福建正主考、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顺天府丞兼学政等职,屡次主管地方科举考试,捐薪俸添建试院考棚,为考生做了不少好事。他虽是一名“纯血”的文人,但性情刚直,与后世的雪帅彭玉麟一样,喜画梅花,惩恶扬善,造福乡梓,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
后人为了祭祀彭浚、守护彭浚墓葬,修建了彭状元祠。实际上,它既是祠又是墓庐。整个院落呈二进二横格局,砖、石、木结构,两进之间有廊道、天井相连,属于典型的湘东南建筑风格。屋后紧邻彭浚墓,是湘南罗围制式墓葬,为典型的清代晚期墓葬,有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去参观。
彭状元祠位于衡东县洣水镇金峨村,导航从衡东县城往金峨村部方向走几公里,在路边问问村民就能找到。如今,经过修缮后的彭状元祠,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模样,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试图踏寻这位名人的历史风采,获取人生的启迪。
看罢彭状元祠,不妨顺路再去状元村看看。如果说彭状元祠走的是简约风,代表了衡阳清代民间建筑的朴实风貌。位处隔壁状元村的状元第牌坊,则显示出了大门大户的几分“豪奢”。
彭浚高中状元后回乡建宅,名“状元第”。现尚保存高8米、宽6米的牌坊,牌坊正面灰塑有人物浮雕故事“八仙庆寿”“文王访贤”“双凤朝阳”等,玲珑剔透,细致精巧。牌坊内原是一幢坐西朝东的九进大型古院落建筑,门联为“名魁天下,化振燕京”。遗憾的是,状元府第大院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正堂两侧曾悬挂彭浚亲书的家训“勤、俭、敬、恕、忍、让、公、和”八个正楷大字遗存至今。
如今,牌坊外围墙上复制了这个“八字家训”,彭浚第七代孙彭丙甲则承担起了义务讲解员的工作。每到寒暑假,南来北往的人到此游览,他总是热心地接待。这些年,在县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编印了《清代状元彭浚生平轶事集锦》《清代状元文献资料汇编》等宣传资料,编修《彭氏六修族谱》。在寻访状元古迹之余,也不妨去拜访这位老者,听他讲讲彭状元的故事,一同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来回车程,不过半天的时间。既然到了衡东这个土菜名县,自然要到县城品尝原汁原味的衡东土菜,解放味蕾之余,回味黄贡椒、南岳七十二峰与彭浚状元的故事,感受文化与美食碰撞的酣畅淋漓。这定会是一个十分值得回味的周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