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衡阳市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推介研讨会在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本次活动由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蒸湘区教育局、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承办,包含了劳动成果展、课堂展示、经验介绍、专家讲座等一系列内容。
▲劳动课展示现场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间的交流与学习。衡阳市各县(市)区教研室负责人、劳动教育教研员,蒸湘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市直小学副校长、教师代表等210余人参加。
“非遗拓印、手工串珠、香囊制作、蚕丝团扇……”在劳创观摩区域,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孩子们现场展示着“指尖上的技艺”,旁边的展台上摆放着学生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糕点果茶等美食,还陈列着校园劳动基地丰收的蔬菜瓜果,以及蒸湘区各校创编的劳动实践手册。
▲学生们在制作香囊
校内蔬果园里,瓜果飘香,孩子们不用走出校门,就能亲身体验春耕、夏长、秋收、冬藏,感受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并体验收获的喜悦。美食坊的孩子们化身小厨师,串水果、包寿司、做绿豆糕、制冰粉,同与会嘉宾分享。孩子们在展示劳动技能的同时,学校也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理念融合在活动的每一处细节中。
▲学生的剪纸作品
此次活动展出的学生美术、书法、剪纸、陶瓷、竹编、绘画等作品体现了学生们对劳动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学校丰硕的教学成果。
在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推介研讨会上,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胡丽衡老师展示了二十分钟劳动课片段教学《创意编手链》,雁峰区前进小学周佩文老师展示了完整的劳动课《当扎染遇上香囊》,高新区衡州小学李芳老师则展示了十分钟的无生课堂《清除小广告》,三种不同课型的展示令与会嘉宾受益匪浅。来自各县(市)区的25位教师则就各县(市)区、各校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了生动具体的分享,充分展示了衡阳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取得的成果。
特邀讲座嘉宾、全国劳动教育专家李维明从合理选择资源、科学规划课程、规范设计项目、突出劳动过程、创新劳动评价五个方面介绍实施劳动课程常态化的路径,为广大学校及劳动教师指点了迷津。
蒸湘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蒸湘区积极探索“劳动+基地”“基地+学校”“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成功打造“五育融合”的蒸湘样本。今年,全区以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目标,持续深化与“乡村合伙人”合作交流,共建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应用场景)7处,组建9支由校内外自然科学教师、农技专家、“土专家”等组成的“自然科普讲师团”,到各校巡回指导。近2.3万名中小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等地参与实践。蒸湘区获批“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第二实验小学获评“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创建的蒸湘“小农人田间课堂”户外劳动教育品牌获得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衡阳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展示学校亮点和劳动学科特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推动衡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