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雁城文史界涌动着一股追思先贤的热潮。一群深耕衡阳本土历史文化的学者、作家与艺术家,在大雁文学艺术馆的组织下,奔赴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女权先驱”唐群英的故里,以实地参访、深度访谈、文化调研的方式,探寻这位衡阳籍历史名人的精神足迹。
湘南民居的青瓦木构间,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参访团的脚步首先停留在唐氏祖居“三吉堂”的核心建筑“是吾家”。这座两进三开间的砖木院落,是湘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青石铺就的地面承载着百年沧桑,精巧的木雕窗棂镌刻着时光纹路,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文史爱好者们俯身细察,时而驻足品评唐群英生前用过的砚台、书箱,指尖触碰的不仅是旧物,更是一位革命先驱追求理想的炽热初心。
“她是中国同盟会首位女会员,是孙中山先生口中‘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更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急先锋’。”在唐群英故居陈列馆内,唐群英第四代孙媳刘帅以亲属的视角,为参访者生动还原了这位女杰的传奇一生。
如今的唐群英故居,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老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这里的每一处修缮、每一寸建设,都凝聚着各方的心血:衡山县委、县政府大力投入,为故居保护与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唐群英嫡孙唐存正生前更是竭尽心力,奔走于故居修缮、陈列馆兴建与布展的各个环节;如今,嫡曾孙女唐红、曾孙媳刘帅等后裔接过“接力棒”,持续为故居设施保护与文化传播默默付出。
参访团漫步于故居广场,驻足于诗词碑廊,小憩于唤晴亭,在错落有致的文化设施间,真切感受到唐群英精神正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唐群英不仅是衡山的骄傲、衡阳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衡阳文史爱好者们表示,将深挖唐群英事迹中的精神内核,用更富感染力的文学艺术作品,让“辛亥女杰”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文/图 全媒体记者伍施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