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的到来,夏秋之交,天气多变,各类学校开学,大型活动集会增多,人群聚集、流动性强,易于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市民健康,衡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应注意防范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等其他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昼夜温差大,易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区域。
1.重点预防疾病:流感(甲流、乙流)、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支原体等。
2.防护建议: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3)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4)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应佩戴好口罩,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5)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自身状况适度运动。
虫媒传染病
属于媒介生物传染病,它是以蚊、蜱、白蛉等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
1.重点预防疾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2.防护建议:
(1)健康监测: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发生地或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返衡后主动开展14天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2)清除孳生地,清理积水,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环境,及时疏通房前屋后的沟渠,清理露天堆放的杂物,确保排水畅通、无积水死角;清洁容器,家中水生植物需每周换水1-2次,或投放生物灭蚊剂;储水容器要严密遮盖,防止蚊虫进入产卵。
(3)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避开蚊虫活跃时段(7-9点、16-19点),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
(4)使用蚊帐、纱窗等物理屏障,夜间外出时尽量穿着浅色衣物。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由于食品原料污染、加工过程交叉污染、储存不当等原因,易受到诺如病毒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污染。
1.重点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人员。
2.防护建议:
(1)饮食安全从我做起。
饭前便后以及生熟食物交替处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手卫生。做好手卫生可以很大程度保证饮食安全。
(2)食品加工卫生清洁。
确保用水和食物原材料卫生安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水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保存;带有食物残渣的器皿、刀具、砧板需经常清洁消毒。
(3)饮食适度厉行节约。
市民的日常饮食,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
(4)就餐时应选择正规商家。
市民及游客在外出就餐、订购外卖时,请选择正规的餐饮单位。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后及时就医。
其他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开学季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患者年龄越小,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家长关注患儿病情并及时就医。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小兄弟”,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很少出现重症患者。以下为防护建议:
1.注意个人卫生: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家长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
2.减少聚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商场等。
3.做好家庭清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可到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5.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患病儿童直接接触、玩耍等,如果家中有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强化托幼机构管理: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患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应对和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