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两个战场”,一仗接着一仗打,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
主要经济指标稳居第一方阵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2%,排全省第一,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增长6.4%,排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0.7%,排全省第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全省第一;除长沙外,存款余额及增量、贷款余额均居全省第一,贷款增量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地方税收收入、工业用电量增速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居全省第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二。
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工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工业方面:全市1048家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开复工,企业平均产能恢复率接近100%。工业用电量增长13.1%,增速排全省第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以水口山铜铅锌基地为代表的有色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长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以建滔为代表的化工行业、以衡钢为代表的黑色冶炼行业增加值环比分别回升1.1个、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5%。41家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及推荐企业产值增长12.7%。
农业方面:32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全市农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8.6%。全市种植业产值增长0.6%,蔬菜产量增长3.3%。早稻已播种面积278.89万亩,比上年增加52.38万亩。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一季度出栏125.83万头,环比增长19.54%。
新兴行业逆势上扬
新兴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韧性,1—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分别增长1.3%、6.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7.8%;一季度快递、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50.4%、49.0%,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线上消费大幅上升,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增长,一季度限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5.6%。金融存贷款增势良好,3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4273.62亿元,同比增长76%,较去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694.03亿元,同比增长17.4%,贷款增量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一季度全市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06个、年度计划投资399亿元;3月初组织112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全市立项项目1052个,是去年同期的2.57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24个省重点、190个市重点在建项目(含子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6.6%、12%;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2亿元。争资争项富有成效,全市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5.9亿元,17个专项债项目到位发债资金24.28亿元,笫一批专项债项目反馈额度95.7亿元,储备新増中央投资项目932个、申请资金198.7亿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99亿元,3月份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环比分别增长152.7%、155.9%。
招商引资来势较好
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逆势增长1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8.1%。内联引资项目290个,实际到位资金134.8亿元,同比增长11.99%;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个;对接洽谈项目167个,其中签约项目39个。招才引智取得重要进展,创新科创团队引进UP模式,顺利引进国内顶尖AI机器人何弢团队、杭州依图医疗公司。
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亿元,同口径增长17.24%,卫生健康、教育、农林水、灾害防治等重点民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3.97%、14.51%、13.59%、130.95%。其中,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3亿元,市本级拨付企业解困专项资金1.85亿元。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新增城镇就业836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7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1万人。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低于全国平均涨幅1.6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控制在3.5%以内的地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快于经济增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