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图片新闻 
船山论坛(第51期):聚焦城市治理,向专家、行家“开门问政”
发布时间:2021-10-29 09:35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10月28日下午,我市举办城市治理专题研讨会暨“船山论坛(第51期)”,向专家、企业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门问政”。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出席并讲话。

本期论坛,特邀纵横文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邓跃、韩中科技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林珩、南华大学教授谢水波和教师王志远、衡阳师院副教授冯畅和杨金华、市住建局原局长宁资理、湖南盛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明明等专家、企业家,以及曹乐漫、杨劲松、许鸿等省、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参加。

“立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统筹做好街区规划,打造历史文化名街。”“高标准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解决市民出行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对标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让有限的投资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听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的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后,与会的专家、企业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踊跃发言,碰撞思想火花,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朱健讲话

朱健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并做记录。他说,举办此次论坛,是落实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我们将整合政府系统力量,充分汇聚人大、政协力量,充分凝聚专家、行家资源,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起点,全力完成《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

朱健指出,要坚持“两个导向”,切实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转化为规划图、路径图、施工图。坚持战略导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城市拓展方向,依托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下大力气解决城区断头路问题和“快线不快、环线不环”的问题;整合各方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城市品位。在具体项目推进中,要坚持立法先行,建立工作台账,建立专家库,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清单,并凝聚一批事业合伙人。

朱健强调,要探索两种模式,条块结合、市区合力,稳步把蓝图转化为现实。一是“项链模式”。大力推进片区开发,高水平并适度超前建设,破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散而小的问题,科学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补丁模式。加快推进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真正实现“远看绿、中观古、近看红”的发展目标。

朱健强调,要切实强化责任、使命“两个驱动”,唱响“我的衡阳、我的奋斗”的前进号角,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领导刘丽华、段志刚、黄立、伍清明、朱春光参加。

市直机关负责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廖义智

▲市住建局局长 李育全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蒋云新

专家团成员

▲纵横文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邓跃

▲韩中科技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 林珩

▲南华大学教授、博导 谢水波

▲南华大学教师、博士 王志远

▲衡阳师院副教授、博士 冯畅

▲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杨金华

▲市住建局原局长 宁资理

▲湖南盛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明明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