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衡阳有座山,我在山里有块田”“人间烟火,源自雨母……”9月30日,伴随着蒸湘区“源自雨母”品牌发布活动在该区雨母山镇临江村举行,雨母山乡野丰收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蒸湘区委书记曾梦龙为雨母山“代言”。敖文景摄
“我们在雨母山等你来……与有趣的灵魂在乡野相遇!”当天,蒸湘区委书记曾梦龙也在现场为雨母山“代言”。同时,通过平面媒体、互联网、自媒体等多种渠道,雨母山面向全社会发布乡村合伙人“招募令”,其图文并茂的内容、诚恳相邀的态度,立即吸引了众多潜在投资者、合作者的目光。一时间,电话咨询、上门洽谈、实地考察者纷至沓来……
乡野丰收节启幕——与有趣的灵魂在乡野相遇
在开幕式上,“源自雨母”品牌发布、乡村合伙人见面会、项目路演、《雨母山周末溜达指南》发布等系列举措,为雨母山的乡村振兴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衡阳有座山,她叫雨母山……”蒸湘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贺畅现场主讲“源自雨母”品牌发布说明——以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为目标,“源自雨母”尝试以规范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整合优质农业资源,着力构建价值清晰、形象统一、资源整合的乡村区域公用品牌。
具体来说,该品牌将紧扣“4+4”标准(精品农业、特色农庄、美丽屋场、亮点车间+示范打造、农旅融合、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着力打造“六变”新派乡村(农业变场景、资源变内容、产品变体验、农人变红人、买卖变社交、乡村变卖场),展现蒸湘“近郊模式”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稻田为台、天地为幕、碧空为光、自然为席。敖文景摄
在发布“源自雨母”品牌以及雨母油油、雨母果果、雨母菜菜、雨母酿酿等子品牌的同时,雨母山镇还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乡村合伙人“招募令”,期待与有趣的灵魂在乡野相遇。
为什么乡村会有“合伙人”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共同富裕是目标。”在雨母山镇党委书记李嵩看来,“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是村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可以整合村企要素、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
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搭建村企合伙共建共赢平台,充分发挥雨母山镇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合伙焊点“强强联合”,携手全面推进农旅融合,搅动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在乡村合伙人见面会环节,新浪湖南、金雁米业、雨母山庄、华达田园数字农业等近20家单位分别认领了媒体宣传合伙人、文旅合伙人、农业产业合伙人、新派合伙人,并进行了“共富合伙项目”路演。
“针对土地零碎、资源分离以及农业种植传统化、缺乏创新等现状,我们拟建设产业融合型体验园——‘一米菜园’。采用农业、特色蔬果+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让城里人来农村体验农耕活动、采摘劳动成果、增进亲子感情之余,推动临江农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项目路演环节,临江村支书谭珲主讲的“一米菜园”项目颇受欢迎,现场就有超60%的“一米菜园”被认领。
“作为合伙人,公司将依托雨母山的自然环境、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和产业水平,与当地相关村组、合作社等一起打造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园、民宿村、研学拓展、田园康养等新型都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乡村产业动能……”随后,衡阳市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等乡村合伙人也一一登台,侃侃而谈。
当天,活动还向全城招募野地集市摊主、民宿合伙人、农旅主理人等。“合伙人”,这个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正在雨母山的乡村逐渐流行开来。
相聚大美雨母山——尽情感受“丰”景这边独好
稻田为台、天地为幕、碧空为光、自然为席……这是一场集生态、人文、艺术、游乐相结合的盛宴。9月30日,在临江村启动的雨母山乡野丰收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人前来游玩,尽情感受金秋大自然的魅力。
活动现场采用了全新的布景风格,把集市、咖啡、露营等时尚流行元素搬进田间地头,还结合稻田布置草垛营地,让大家随手就能拍出朋友圈爆赞大片;在号称“临江之眼”的艺术大棚中,大美·蒸湘摄影展展出了70幅摄影作品,让大家欣赏秀美蒸湘;夜幕降临,游客们在雨湖营地聆听本土乐队live演唱,在篝火晚会上狂欢,在湖边自助烧烤,将生活趣味寄情于自然,尽情享受假期的快乐时光。
▲在号称“临江之眼”的艺术大棚中,大美·蒸湘摄影展展出了70幅摄影作品。敖文景摄
雨母山镇素有“雁城绿肺”之称,森林覆盖率达到80%。近年来,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全域旅游”示范镇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出了一套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致力“一村一品”和“一村多品”。先后引进现代农业公司17家、产业项目28个,积极培育“花、蔬、果、鱼”等雨母特色农业品牌,创中国名优产品2个、省级著名品牌3个、著名商标4个、消费者信得过产品3个、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3个;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农旅融合。打造了幸福村龙兴湖种植基地、水耕渔休闲垂钓种养基地、陶家湾专业种养基地、七里山百果园、临江有机蔬菜基地、新竹葡萄基地、莫雅塘果蔬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华侨城城市旅游度假区和银泰雨母小镇两个引领性项目,形成了以雨母景区为中心,以雨母绿道为主线,以美丽乡村为亮点,以雨母小镇为联结点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新格局;
▲鸟瞰雨母。
——注重规划先行,优化发展布局。确定了以雨母山文旅休闲观光区,临江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新竹乡村振兴示范园,群益、梓木康养医养度假片区,七里山高标准农业休闲片区以及幸福村东阳小镇艺术家部落艺术创作片区为代表的“一区两园三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创新营销手段,做实“数商兴农”。在新竹村成功举办两届“数商兴农”雨母山葡萄采摘节,以葡萄为媒介,打造“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乡村休闲”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打破用地瓶颈,丰富业态模式。通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吸引乡村合伙人,推出雨湖营地、“一米菜园”、星空影院、网红餐饮、现代民宿等合伙人项目,实现“一产带动三产,三产反哺一产”,既能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及销售农副产品,又能美化乡村环境……
近年来,雨母山镇先后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乡镇”“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并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
望山看水忆乡愁——绘就乡村振兴“雨母山居图”
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碧水青山间白鹭翱翔天际……走进雨母山景区,道路车水马龙、游客增多。
▲雨母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
“草垛上撒泼打滚,田间里嬉戏游玩,翻起了多少人年少时的回忆……”市民何小姐说,乡野丰收节期间恰逢国庆、重阳,看到报纸和朋友圈的消息推广就决定带上小孩子过来一起感受。“这里接近大自然,又可以感受摄影、绘画等艺术,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近年来,通过搭平台、强基础、造氛围,雨母山镇不但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更推动了一场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释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关键词一】搭平台
以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全方位打造美丽村庄为目标,该镇陆续建设了景观大道、十里荷塘、桃花缘等景点,改扩建雁雨寺、帝喾祠,推出雨母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雨母山市民徒步大会、千人彩跑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和群众文化活动,建成全市首家“乡村艺术家部落”、全市一流的农村综合服务暨游客服务中心,成功创建3A级景区。
同时,完成景区周边、幸福村和新竹村村部周边的民居改造,新建通村通组公路68公里,硬化雨母湖公路、新竹中心公路、雨竹公路,并安装太阳能路灯3100盏,打造了莫雅塘、鲤鱼塘、上边河、书房岭等一批示范小区;建设石雨公路、临江西路、三八公路的绿化带,成功举办3次“引客入衡、送客入村、旅游消费”活动,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
【关键词二】强基础
建设以荣联蔬菜、泓丰苗木、弘雅生物科技、雅士林休博园为核心的休闲农业观光长廊;打造水清岸绿、生态美化的幸福河风光带;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为主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一体化模式,行政村垃圾处理率100%。
持续推进以厕所革命、拆除空心房和景区集中整治为内容的“三大攻坚”行动,全镇旱厕全部清零,建成农村公厕40座;完成广场及荒山绿化280亩,道路两侧绿化69公里,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全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三】造氛围
开展“浸入式”旅游宣传,以农村文化广场为载体,组建了腰鼓队、军乐队、广场舞队、龙灯队和民间文艺社团,提高游客参与度。
如幸福村主要景点有雨母湖、鲤鱼山鸟居等,当地村民利用自建房屋,以野奢露营+各种玩乐的巧妙融合,设有篝火晚会、乐队驻唱、户外dj、水上项目、自助烧烤等多种游戏体验,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旅游等要素资源。
核心景区雨母村沿雨母大道建设千亩产业基地,在雁雨寺周边开发民宿,将2000多亩荒地打造成为采摘区,开通核心景区旅游专线等,发展以重温传统、回归田园、寻觅乡愁、诗意生活等为核心体验的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体验主题化。
“原来到雨母山游一游就走了,现在可以带亲友们来摘葡萄、钓鱼、种蔬菜,还可以住下来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位游客如是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