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奋斗者的坐标系。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衡东而言,这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活力焕发的十年,砥砺奋进的十年。
回首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衡东县每个节点、每个场景、每个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78万衡东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用信念成就梦想,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广视野、更高标准谱写浓墨重彩的发展新篇章。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的是时代发展的伟力,也见证了衡东县的光辉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衡东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7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1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67元,增长9.8%。
调优结构、加速赶超,构筑一个质态趋优的产业体系
十年来,衡东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GDP增长1.5倍,财政收入税占比提高到8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倍、2.3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全省前二十强。
马车一
工业转型迸发新活力
9月16日,衡东县举行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暨衡东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9月16日,衡东县举行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暨衡东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是我省第一批重型燃机发电调峰项目,位于衡东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两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9F级重型燃气机组,并同步建设发电附属设施及烟气脱硝装置、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发电量约19.6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10亿元以上,年创税8000万元以上,年均减少标煤消耗量约50万吨。
▲霞流镇白杨村光伏电站。
与此同时,衡东县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共有10个,总投资102.65亿元。除衡东燃气发电项目外,还有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园、衡东印章文化产业园、和富铜业年产20万吨铜材深加工、衡东经济开发区机电智造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其中,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园,总投资33亿元,主要建设标准厂房、泵业研发基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等。
▲湘油泵成功上市,获批全国“绿色工厂”“第五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间,全县工业转型迸发出全新活力:湘油泵成功上市,获批全国“绿色工厂”“第五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恒裕加气混凝土砌块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湘油泵、东健药业荣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等等,不一而足。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88家增至173家,增量全市第一。
马车二
农业发展焕发新生机
洞庭鱼米香,衡东土菜美!9月23日是农历秋分,在秋风送爽、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衡东)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展演当晚在衡东县罗荣桓故居纪念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全省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非凡成果,展示了衡东土菜香飘四海的独特魅力。
▲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入选“中国十大名椒”。
衡东有地域独特的农耕文化,有多态融合的优势产业,还有香飘四海的一桌土菜。衡东农业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条件、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和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孕育出了中国十大名椒三樟黄贡椒、金黄牌咸蛋黄等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绿色有机、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衡东也是一方红色热土,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并获得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土菜名县”荣誉。
过去十年,衡东县成功打造5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粮食总产连续5年过40万吨,获评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综合大县、茶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入选“中国十大名椒”,李花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马车三
三产融合激发新动能
初秋的衡东大地,瓜果飘香谷满仓,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处处焕发盎然生机。
近年来,衡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城镇”“旅游+土菜”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功举办了五届土菜文化旅游节,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节、陈少梅文化艺术节、湖南千车驾游衡东等系列文旅活动,为文旅产业赋能,提升品牌内涵,成功获批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4亿元,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16.95%、3.44%。
▲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衡东)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展演。
该县还成功获评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大浦通用机场建成投用,湘·江南温泉开门营业。2020年全县三产比为17.8∶33.7∶48.5,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后劲更足。
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开辟一方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
十年间,衡东县始终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作为跨越赶超的动力源泉,充分激活发展潜能。
镜头一
深化改革阔步向前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简政放权”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社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模式成为衡东招商引资新名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经验全省推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创业主体1.7万个,私营注册资本增长300%,成为全国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县。
镜头二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开发、接续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11个,投资总规模达278.6亿元。
镜头三
对外开放大步迈进
新引进项目232个,到位资金35.1亿元。成功举办首届陈少梅文化艺术节、优质农产品长沙推介周活动,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衡东的可喜局面。
▲陈少梅美术馆。
镜头四
创新动能逐步增强
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2020年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均居全市第一。
▲美丽衡东:从面子“靓”到里子“美”。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塑造一座精致精美的宜居家园
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无人机的视角下可以看到,衡东县乡间万亩稻浪翻滚,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摆,一片金黄。如果视线沿着洣水流动的方向望去,当浮云在眼底流过,山水尽收眼底,此时此刻的衡东更是宛如人间仙境,如诗如画。
▲干净宽敞的村道。
十年来,衡东县以打造“最美县城”为目标,有序推进河西新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一核两副”城镇发展布局,大浦镇、新塘镇发展承载力大幅提升。
一批棚改旧改全面完成,一批城市商圈加快建成,一批示范社区成功打造,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五治”成效明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以上;白莲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马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南湾村获评全省最美文化传统村落。
▲枫仙岭生态庄园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共享共建、倾心为民,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幸福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东县坚持把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真实温度”。
民生福祉持续升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大病专项定点医院救治率达94.1%。公办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民办教育管理更加规范,乡镇公办幼儿园全部配齐,获评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两次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全国首创“一键式”精准助学模式,在全省首推“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模式,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人民如期迈入小康。县教育局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洣水风光带。
风险防控稳定可控。深入落实金融风险防控,强力整治“一非三贷”,政府隐性债务总量下降3.9%。健全县域社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投入上亿元建设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全面配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刑事发案率连续六年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主动应对重大疫情、汛情考验,筑就了人民安康、江湖安澜的坚强堤坝。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铁腕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6%,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9%;洣水、湘江衡东段全面禁采,非法砂场全部拆除复绿,禁捕退捕首战告捷,通过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洣水上榜全省“美丽河湖”,洣水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
非凡十年,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非凡十年,勾勒城市欣欣向荣的最美模样。十年磨一剑,今朝见锋芒!在攻坚克难中求新求变,在强基赋能中提质增效,衡东县正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迈向新的伟大征程。
未来之路:做强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今年上半年,衡东县县域经济考核在全省名列第六,(二类)县中排名第一。其中,该县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14.3%,GDP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分别高于全省2.0、1.0、32.2个百分点。
“做强特色产业,以传统优势产业引领奋勇争先;做实发展载体,以良好设施配套支撑奋勇争先;做优发展环境,以真抓实干作风推动奋勇争先!”作为全省3个典型发言县代表之一,衡东县委书记谭建华在会上介绍推广“衡东经验”。
谭建华表示:立足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聚焦“精”做活农业产业,衡东县围绕“中国土菜名县”这一金字招牌,在“稳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中争“头碗”,大力建设土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黄贡椒、茶油、生猪等各类基地30多个,目前县内外土菜餐饮店1100余家,带动就业12万人,年产值突破50亿元;聚焦“专”做强工业制造业,以本土上市企业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全力推进泵业智造产业园建设,吸引22家上下游产业入驻,打造机械制造百亿产业,“泵”出了新高度;聚焦“特”做旺印章文化产业,挖掘衡东“一枚印章‘盖’遍全国,印章产业占据全国75%的市场”优势,不断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回流,加快推进印章文化产业园建设,预计入驻企业100家以上,年产值达50亿元。
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高位推动项目建设,成立高规格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总指挥部,实行项目建设总谋划、总调度、总攻坚。总投资逾145亿元的超白光伏和超薄电子玻璃、泵业智造产业园等五大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全力帮扶市场主体。今年来,衡东县已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储备5家,净增市场主体5329家,净增企业1122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