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图片新闻 
喜迎二十大•城乡新变化④丨衡阳县:最是蒸阳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2-10-14 09:22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国庆节前夕,百万人口大县衡阳县喜气洋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县城西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派欢度国庆、喜迎盛会的浓厚氛围;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各乡镇,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阡陌纵横的田园上、机声隆隆的厂矿中、熙熙攘攘的市场里,无不人来车往、十分繁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经济运行指标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等20项国、省荣誉,其中,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省、市复查,并获评全省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先进单位,2017、2018、2021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名全市第一。

▲西渡高新区政务中心。

新旧动能转换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无工不富”。十年来,衡阳县上下顶住压力、勇毅转型,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据了解,从2012年到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从120家增加到170家,净增了50家,其中,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从84.02亿元增加到215.89亿元,年均增长13.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2%,居全市第三。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税收2.44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6家,税收过100万元企业33家。先后获得省、市新型工业化工作先进单位、省“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市)区”。

不仅如此,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由原来的瓷泥开采与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铁矿采选、轻工制鞋、农林产品加工6大比较优势产业,优化为具有县域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即:重点培育了以衡利丰陶瓷、利得有陶瓷、雅典娜石英石等为主体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以得阳鞋业、腾飞内衣、贝恩叮当猫等为主体的都市型轻工轻纺产业集群,以角山米业、恒生制药、春天医药等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以衡泰机械、新德力交通材料、誉城盛机械等为代表的科技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并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以“船山时间谷”项目为主体的钟表产业链,已有132家钟表企业正式签约入驻。

▲衡阳县进入“高铁时代”。

目前,全县聚焦优势产业,确定了高端陶瓷、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消费品、钟表、珠宝钻石、文化旅游“八大产业链”,及以陶瓷精深加工产业为主,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轻工轻纺产业的“一主三特”产业发展格局。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6家增至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7家;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12年的6.07亿元、0.17亿元,增至127.57亿元、50.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79%。从无到有现有省级高新园区1个,省级研发中心1家、衡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部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去年,全县研发经费支出达9.04亿元,是2012年研发经费的47.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4亿元。信息化建设实现飞跃:全县443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4G信号全覆盖,25个乡镇光纤宽带已100%覆盖各村部,各乡镇通信覆盖增设基站34座,并增设5G通信基站,县域城区、部分乡镇城区已覆盖移动5G网络。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使“衡阳粮仓”更禀实

▲大粮仓。

“无农不稳”。衡阳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粮食、油料、生猪等大宗农产品总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全省前列,多次被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油料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全领域强农,扎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累计实施规模以上特色产业项目344个,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净增1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总值接近400亿元;新增绿色食品18个,“长永甲鱼”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累计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6万户、农村公厕15座,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13个。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5.57万亩、粮食总产60.16万吨,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先后获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国家烟叶基地单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等荣誉。

▲樟树乡民居。

即使是近三年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农业发展仍然逆势上扬。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5.57万亩、粮食总产60.16万吨,累计建成投产美丽猪场19个,出、存栏生猪分别达到145万头、105万头,新增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3个,完成油茶新造3万亩,低改2.7万亩。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个,角山米业入选“全省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年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曲兰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王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此外,充分发挥粮油骨干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全县粮油“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已成功申报全省“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县,获得中央财政39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至2021年底,全县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0.1亿元,位居全市前茅。

▲清花湾旅游区。欧俊摄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下活招引“一盘棋”

“无商不活”。十年来,县委、县政府肩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围绕优势产业精准招商、全员招商,出台《衡阳县全员招商实施意见》,各部门“一把手”提交责任状,各单位配备组建专职、专业的招商队伍,人人都是“招商大员”,个个都是“招商局长”。并按照”三大工程”“五个基地”“八大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以钟表和创新创业两个产业园为重点招商平台,引进中小企业入驻。

据统计,共引进项目111个,合同引资额656.33亿元,其中,50亿元项目2个(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葛洲坝集团衡阳县战略合作项目),10亿元项目7个(步步高商业综合体、衡利丰仓储物流园、梅花山野度假区等),亿元项目59个;引进外资项目3个(得阳鞋业、衡利丰仓储物流园、盛必达服饰),三类500强项目4个(步步高商业综合体、国家电网及国家电投新能源等);实际利用内资较前十年增强535%,实际利用外资较前十年增强368%;获得多项省、市荣誉,曾连续4年获全省内联引资先进县,全市内资第一、外资第一、社会投资项目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产业园的兴起。园区3年内入驻电商企业100家,电商配送企业10家,安排就业人员500人,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唯品会投资10亿元,建立中南物流基地,阿里巴巴、京东设立县级营运中心,物流快递资源共建共享,顺丰、德邦、菜鸟、京东、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美团等13个快递物流企业在全县建立了三位一体物流快递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生产基地+电商平台+物流快递的产业链条,实现农特产品和电商平台的有效对接,在全县建立了5条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路线,去年交易零售额高达5亿元,今年以来,完成电商培训40余场次,培训达2000余人次。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