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公示公告 
全国首个蘑菇中毒风险地图发布,这三种毒蘑菇最易被误食
发布时间:2021-05-20 09:04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剧毒亚稀褶红菇

▲灰花纹鹅膏菌

▲日本红菇

 目前气温回升、雨水充沛,是野生蘑菇生长和采摘旺季,也是误食毒蘑菇的高发季节。5月17日,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活动启动会发布了《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系全国首创。

为提高毒蘑菇中毒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努力把野生蘑菇中毒的风险降到最低,省卫健委指导省疾控中心针对全省2016—2020年野生蘑菇中毒情况,编制《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综合防控工作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指南》)。据了解,该《指南》以县域为单元,根据2016—2020年各县市区的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类型,首次将全省122个县市区划分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县市区9个、中风险县市区30个、低风险县市区68个、无事件上报县市区15个,按风险级别分别拟制了并针对性制定“4+3+2”共9条综合防控措施。

据悉,我市最容易被误食的毒蘑菇主要为灰花纹鹅膏菌、剧毒亚稀褶红菇和日本红菇。灰花纹鹅膏菌外观与“鸡丝菌”相似,误食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甚至造成肝脏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剧毒亚稀褶红菇外观上与“火炭菌”“炭烧菌”相似,误食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随之出现肌肉疼痛、酱油色尿液等症状,严重的将造成心肌损伤;日本红菇,外观上与“石灰菌”相似,通常在食用后2—4小时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今,很多食用菌和有毒甚至剧毒野生菌长得极其相似,凭肉眼及传统经验已不能鉴别;用大蒜、银针,凭颜色鲜艳程度、是否被虫咬、固定地点采食等民间常用的辨识方法都不靠谱。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毒蘑菇没有明显标志,且大小、形状、花纹等变化多端,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购买蘑菇应尽量选择正规的超市、菜市场。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不去采、不去吃。万一误食毒蘑菇,应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送医治疗,有条件的话,最好带上食用的蘑菇,方便医生对症下药。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