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发生时,该如何逃生?”“泥石流发生有什么前兆?”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0日,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办的“5·12”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示范活动走进高新区蒸水办事处二塘村。活动通过专家答疑、知识问答、避险演练等“接地气”的形式,向群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及防范意识,提升群众避险撤离、自救互救能力。
▲有奖问答环节,不少群众纷纷举手答题。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特点与群众需求,详细介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灾识灾避灾要领,并围绕讲解内容进行有奖问答,进一步巩固了活动成效;同时还组织当地群众开展了地质灾害避险演练,观看地质灾害典型案例警示片《忏悔》。整场活动普及实用防灾减灾措施与方法,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好”。
▲演练环节,工作人员正在组织群众避险逃生。
目前已进入汛期,是各类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那么,我市主要有哪几类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前兆有哪些?正确的避险方式是什么?
我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
一、崩塌
发生崩塌的前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崩塌隐患所在坡体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偶尔听见岩石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3.出现热气或嗅到异常气味,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4.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崩塌发生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二、滑坡
发生滑坡的前兆
1.前缘出现隆起开裂或局部滑塌;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有规律的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3.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干枯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泉水(水井或池塘)突然干枯、浑浊现象,或者滑体上水井、池塘水位突然升降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4.有岩石开裂或被剪断、挤压产生的声响;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石(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滑坡发生时怎么办?
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大树等物不松手。
三、泥石流
发生泥石流的前兆
1.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或水量突然减少,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流水非常浑浊;
2.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伴有巨大轰鸣声或震动感等;
3.沟谷上游出现崩塌滑坡堵沟;
4.沟谷中动物出现鸡犬不宁、老鼠搬家等异常现象。
泥石流发生时怎么办?
1.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奔跑;
2.到达安全地带后,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3.不要在树上、石头后躲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