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已进入后汛期。截至7月5日,全市中小型水库、山平塘蓄水量共计12.074亿立方,占可蓄水量的55.26%,比去年同期蓄水量偏少38.61%,水旱灾害防御形势较为严峻。
水文部门统计显示,2023年1月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747.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14.1%;平均气温16.3℃,较历年同期偏高1℃。入汛以来(3月24日~7月4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29.1毫米,较历年同期(591.4毫米)偏少10.5%;平均气温22.8℃,较常年同期偏高0.4℃。
截至7月5日,全市水利工程总蓄水24.4亿立方,占可蓄水量的71.37%。其中,大型水库(大源渡、近尾洲、土谷塘、白渔潭、欧阳海)蓄水11.26亿立方,占可蓄水量的100%;32座中型水库(含遥田、耒中、上堡三座电站)蓄水4.16亿立方,占可蓄水量的62.46%;小型水库和山平塘蓄水8.98亿立方,占可蓄水量的55.17%。全市有7座中型水库蓄水低于40%。
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湘江中上游雨季基本结束,后期高温日数偏多,7-8月我市大部分地区会有气象干旱发生。
如何应对高温干旱天气,做好蓄水保水节水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市上下要做好抗长旱、抗大旱、抗极端干旱的准备,充分拦蓄雨水,想方设法引河水入库。要节约用水,根据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城市绿化用水需求,做到科学精准调度水源;灌区要清淤扫障,维修渠系,减少跑冒滴漏,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规划补水,对连续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下雨的地方,提前做好预案和工程规划;气象部门要抢抓时机,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补充水源。要应急送水,全面摸排已有抗旱机井基本情况,提前做好维修保养,确保能随时启用;中小型提水泵站做好开机试运行和维护保养,做好应急送水准备。要科学改种,对于水源较好的地方要保中稻育晚稻;对水源不足不宜种水稻的地方要指导科学改种,争取水稻损失旱作物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