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公示公告 
世界睡眠日,一起收下这份“躺赢”指南
发布时间:2024-03-21 10:37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在全球范围内约三分之一的人却饱受各种“困”扰。2024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近日,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三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雷湘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就常见的睡眠问题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睡眠等解疑释惑。她提醒,睡眠不好可能对躯体、心理以及认知行为方面产生影响,拯救睡眠特“困”人需要身心同治,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就医。

为什么会出现睡眠问题?雷湘湘解释,出现睡眠问题的原因除了有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睡前看手机、情绪强烈波动、睡眠环境不适宜入睡等很多不良的睡前习惯以及一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睡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功能,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个体免疫水平的高低,良好睡眠是健康的源泉。“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心理和躯体健康。而睡眠不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焦虑、抑郁等问题,并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雷湘湘道出了重视睡眠问题的意义。

“失眠是现在最常见的睡眠问题。”雷湘湘介绍,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以及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小于6.5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慢性失眠和短期失眠,不超过三个月的为短期失眠,而三个月及以上的则为慢性失眠。”关于应该如何“对症下药”?雷湘湘表示,短期失眠一般采取行为干预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等。她提醒:“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一般使用不超过4周。”而慢性失眠通常通过规范性治疗、综合性治疗,CBTI(睡眠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治疗失眠首选治疗方案。

除了失眠之外,睡眠过多、夜惊、梦魇、梦游症、磨牙症、发作性睡眠、时差综合症等都是常见的睡眠问题。

对于不少人而言,虽然睡眠时长满足了八小时,但睡醒后依旧乏力的状况。“许多人对睡觉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睡觉时间长等于睡得好。”雷湘湘告诉记者,睡眠时长存在个体差异,良好的睡眠不仅要求睡眠时间充足,而且要求睡眠质量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夜间打鼾,尤其是伴有呼吸暂停的人,睡眠质量会明显变差,也会导致睡不醒;另外,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也会出现睡眠过多、睡不醒的症状,如果长期睡不醒且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建议及早就医检查。

据悉,去年10月,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开设了亚专业学科睡眠门诊,诊疗范围包括各种类型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浅、早醒、多梦、噩梦等,医院拥有经颅磁刺激仪(ILF-TMS)、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先进设备,通过全方位的评估,为患者提供心理、物理、药物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并开展了正念想治疗、CBTI治疗、团体心理治疗,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如何提升睡眠质量?雷湘湘指出:“提高睡眠质量,要身心同治,综合调理。”她建议:

1.规律作息

保持相对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2.适量运动

白天适量运动可增加夜间的睡眠驱动力,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散步、快走、慢跑;每天运动时间应在半小时以上,以白天为主,晚上8点以后应避免过量运动。

3.规律饮食

合理安排进食时间,睡前不宜吃得过饱。下午3点之后避免喝含有咖啡因和尼古丁等精神活性物质的饮料,睡前不要喝酒。

4.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环境的安静舒适,并选择合适的寝具。卧室温度以20~23℃为宜,睡前拉好窗帘,减少光线和噪声对睡眠的影响。

5.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睡前保持情绪平和,身心放松。可以冲个热水澡、听轻松缓和的音乐,看纸质图书等。

专家介绍

雷湘湘,三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强迫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双相情感障碍及青少年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