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白莲是4月份种的,现在已经收了1000多斤莲子。虽然第一年产量不高,但我们还投放了1千多斤禾花鱼苗,加起来可以创收5万多,更重要的是安排了一些贫困户就业。”9月7日,在衡南县三塘镇杨梅村的莲田边,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黄霞明向记者介绍。
杨梅村是省级贫困村,下辖4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492人。在脱贫攻坚中,驻村工作队团结村支两委,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长效扶贫机制。今年,该村实施了低质土地治理、节水灌溉工程等,通过增加种养殖面积、提产增效、土地流转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市应急管理局的帮扶下,该村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4月向54户贫困户发放了价值2.8万元的鸡苗、肥料和种子;修水渠4.2千米,确保旱期灌溉、汛期排水,解决了沿线200多亩农田的灌溉及水库泄洪问题;建扶贫车间从事粮食、菜籽油和茶籽油加工,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今年5月投产至今为村集体创收近2万元。
因低洼水浸,该村有50余亩农田抛荒,工作队联系村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白莲,投放禾花鱼苗1000余斤。这批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安置了贫困户务工,还能为集体创收。杨梅村有骨干塘125口,大、小型水库4座,该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清泉生态鱼养殖。今年投放鱼苗上万斤,预计可为村集体创收3万余元,并安置部分贫困户。过去,因为条件差,村里有100余亩稻田常年抛荒。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支持六发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复耕搞规模化种植,与伟利米业签订了收购合同,预计今年可增产粮食10万余斤,直接收益10万余元,部分贫困户可实现稳定长效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