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县市区动态 
[雁峰区] 拥抱科技创新的春天,看雁峰区特色科技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1-06-01 08:59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当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衡阳正在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建设。潮涌帆劲,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已然到来。

5月27日,首善雁峰,贤达云集;科创雁峰,魅力四射。在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内,雁峰区举行了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衡阳市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创新成果表彰大会,助力雁峰建设科技强区、创新大区。

▲雁峰区委书记王燕致辞

乘风破浪

科技活动周点亮“创新雁峰”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在科技活动周现场,来自燕山脚下清华大学的邢春晓教授带着“信息科技赋能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讲座来了。“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核心技术……”邢教授身兼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医工交叉3个研究院的副院长,干货满满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让众人创新创业之心按捺不住。

来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齐聚雁峰,和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一起做了路演。

科技成就未来,创新创造可能。雁峰区委书记王燕在致辞中表示,雁峰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依靠创新这个“第一驱动力”,依靠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依靠环境这个“第一优势”,牢记初心使命,使“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雁峰、创新雁峰”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现场签约

在展现雁峰科技“核动力”的签约环节中,雁峰区政府与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办与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签约合作;特变电工、恒飞电缆、瑞合精密、华鹏铁路、华航合作社、富强果业与南华大学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你们在科技的世界探求真谛,在创新的瀚海缔造经典……”会上,种衍民、艾卫民、何忠诚、刘炳成、龙美彪、何席林、唐迎春、黄辉等8名“科技创新引领奖”获得者登台领奖,成为活动的耀眼明星。随后,付欢球等10名“优秀工匠”、胡伟等10名“科技之星”和一批研发投入先进单位、优秀创新平台、原地倍增先进企业、优秀孵化器、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在会上也依次登台接受表彰。

一年来,经过大家的辛勤耕耘和付出,雁峰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科技工作成绩,位居县(市)区前列。

以“高”开局

答好科技创新“战略卷”

为了站在时代的高峰,让世界倾听到更多“衡阳智造”“衡阳创造”的声音,雁峰区坚持以“高”开局,助推科技创新谋篇“快步走”,答好科技创新“战略卷”,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站位布局。区委全会审议通过《雁峰区培育建设省级创新型区工作方案》,配套制定创新政策10余项;将创新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2020年实施恒飞智能化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智慧城市等创新项目31个。

——高强度推进。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创新举措15次,党政主要领导在主流媒体发稿创新论述40篇;财政激励科技创新支出超6000万元;建立产业引导资金池,支持企业获信60亿元。

——高起点搭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签约上海交大、浙大、南华等7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雁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火凤凰科创网等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雁峰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等4家线上线下平台,引进科大讯飞、德威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机构58家;搭建企业研发平台,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1家,国家级星创基地1家,省级创新创业基地4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2家。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2016年至2020年,雁峰区累计专利申请2571件,科技成果转化27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6亿元。去年,该区万人人均发明专利13件,是省平均水平的2倍;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5家增至77家,年度增幅57.1%,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76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108家。去年,该区研发投入12.9亿元,占GDP比重4.9%,占主营业务比重达12.3%;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35.6%,超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雁峰区相继荣获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省首批创新型区、全省科技投入产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和全省全面小康先进区等诸多荣誉。

以“技”引领

答好科技创新“人才卷”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雁峰区以“技”引领,助推科技创新赋能“快步走”,答好科技创新“人才卷”,奋力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

——万雁入衡,柔性引才。“Up”模式引进王浩、葛修润等5位院士;揭榜挂帅引进南华大学周炬、衡阳技师学院曾智、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齐华等专家10位;优选项目引进酷哇机器人、依图医疗等团队8个。

——成功转化,精准招才。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组织博士进企业30多人次;为华鹏铁路、大唐液压等企业精准匹配师资团队10多个;组织30多家科创服务机构的技术合同经纪人,指导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多项。

——以赛带训,双创育才。一季一办科创培训,完成科技人员培训逾万人次;一年一办双创大赛,参赛企业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一业一办技能比赛,支持金杯电工举办首届全省电线电缆制造技工技能竞赛,培育“线缆湘军”。

雁峰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区引进1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新建21家市级研发机构,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增长到35.6%,居全市第一。

从昔日鼎鼎有名的老工业区,再到衡阳唯一的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从政策到机制、从产业到金融、从人才到服务加速探索,该区形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雁峰路径”。

以“新”驱动

答好科技创新“经济卷”

惟科技进,惟创新强,惟科技创新胜。为了促进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担当“第一主角”,雁峰区以“新”驱动,助推科技创新成果“快步走”,答好科技创新“经济卷”。实施企业“原地倍增”计划,“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

——打造新业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大数据,签约紫晶冷数据档案产业园、博岳大数据服务基地投入运营;打造大健康,推进中核大健康产业园,支持启迪古汉建成中医药产业园;打造大金融,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富江金融中心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引进丰厚资本等金融机构4家。

——激发新动能,产业集群原地倍增。输变电产业集群,推动主变电产业产值从70亿元增长到180亿元,输变电产业集群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省推荐资格;汽车零配件集群,规上企业从3个增至9个;医药食品集群,创新产品从10个增长到48个。

——制定新标准,产业地位引领行业。雁峰区不少企业成了标准制定者,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74项;不少企业成了技术首创者,特变电工“电接全球”,金杯电工“线牵奥运”,恒飞电缆“九天揽月”,舜达精工“顺滑到零”;行业领跑者,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9个,省部级奖30项。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王燕表示,“雁峰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在建党百年华诞的美好时刻,举办科技活动周和创新表彰大会,就是要持之以恒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区之本,以省级创新型区建设为统揽,最大化汇聚各方智慧,凝聚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域创新,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争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领头雁!”

“雁到雁峰不南飞,客到雁峰不思归。”雁峰区全面小康考核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前列、全市四连冠,去年6个主要经济指标4个第一,1个第二。今年1—4月,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3项位居全市第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获评全市优秀,在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该区将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着力推进“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营商环境的四到精神,将雁峰打造成为一片没有“围墙”的产学研热土,努力推动“衡阳制造”向“衡阳创造”,“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跨越 。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